人才培养 · 硕士研究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不断升温,我国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以适应海内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此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自2007年起在全国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为首批招生试点单位。
汉语国际教育是针对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自1953年起就开展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汉语长短期进修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设有“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该所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汉办共同建设,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对策研究以及过程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平台。
艺术硕士(电影)专业学位
一、适用专业学位
艺术硕士(电影)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的电影、电视创作人才。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高素质和专业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具有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强的艺术里理解力与表现力。3、能够至少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3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5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44学分, 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电影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须参加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包含实践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在学期间,学生的实践展示不少于两次,内容应为本人独立创作的剧本作品,以及由本人担任主创的电影短片。
六、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应是对作品的创作思考和理论阐释。论文须符合学术规范,且不少于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