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硕士研究生
2012年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1 李婷婷 “V来V去”格式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习得与教学 2 王瑞娇 论ABB式形容词是不是双音节状态形容词BA的重叠式 3 朱姝 面向对外汉语的数词对举式成语研究 4 曹倩倩 面对孔子学院的趣味汉字教学法 5 周欣然 《拾级汉语》初级教材词汇问题的研究 6 张心月 韩国留学生“是”字句偏误分析 7 李祝君 留学生“就是”使用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8 廖冰川 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材练习设置及使用情况考察分析 9 郭倩茹 外国学生习得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10 符媛 《当代中文(意大利语版)》和《意大利人学汉语(初级)》课文对比研究 11 桂一星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 12 张鑫炜 初级对外汉字教材汉字选编研究——以《汉字轻松学(起步篇)》为例 13 关乃龙 甲骨文构件“女”和“卩”的对比研究 14 郝思雨 对外汉语教学民俗文化内容的考察研究 15 周湘 试论辩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6 张兴勤 韩国京畿道地区中老年汉语学习者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7 许婷 留学生多项定语语序写作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18 田若哲 任务型教学法对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练习编写的启示——以《体验汉语口语教程》和《家有儿女》为例 19 邢慧莹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气词“呢”“吧”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20 李天鸣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21 王晓庆 “得”字补语句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22 公方梁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职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法信念研究 23 谢彦玮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使用量词的偏误分析 24 韩志豪 基于语料库的“逐X”类方式副词研究 25 郑丽雅 “一一”和“纷纷”的偏误研究 26 王雪娇 早期来华西人汉语学习与研究考察——以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为例 27 焦永丽 探析“得”的虚化及“得”字补语句的产生 28 李慧洁 国际大都市多语环境的构建--以伦敦、北京为例 29 武学智 近四年台湾华语文教育状况 30 方垚 三套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练习的比较研究 31 何明哲 海外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以东芬兰大学汉语课堂为例 32 韩珏 高级班法国留学生朗读中的韵律偏误调查研究 33 王宏 “个”的用法考察与分析 34 李美琪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汉语学习适应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35 白冰冰 汉语学习网站研究 36 张濛濛 中高级汉语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改写研究 37 任瑾 芬兰汉语学习者口语偏误分析——以坦佩雷大学学生为例 38 张昶 海外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负动机研究 39 张智新 欧美学生习得重复义副词“再”、“又”、“还”的偏误分析 40 陈苏妮 小组合作学习在海外中学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爱尔兰中学汉语课堂教学为例 41 田茜 初级汉语学习者在猜词过程中所用的知识及其特点——非汉字文化圈的个案调查 42 王英杰 中级对外汉语听力教材练习考察 43 田云云 韩国初中零起点汉语教学研究——以“韩国泰成孔子课堂”为例 44 于渊 在华外籍汉语学习者中文媒介接触特征分析及中文媒介使用课课程设计创新意见 45 张嫦莉 试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中教学法的使用 以芬兰奥卢大学初级综合课为例 46 萧燕春 三套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练习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47 余晓世 初级汉语教材动词选编研究 48 张福亚 初级阶段“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字教学模式初探 49 万先锋 关于留学生汉字学习中汉字环境利用情况的调研 50 张士良 方式副词“X次”的本体与教学研究 51 周天淼 留学生“X比Y都W”句式习得研究 52 王思源 对外汉语中“x什么x”结构的研究及教学 53 张雪 现代汉语“再A也B”格式的语法研究与相关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54 邱文力 汉语话题结构及其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55 董琦 《通用商务汉语》系列教材和《新丝路•高级速成商务汉语》系列教材的比较研究 56 易妍 《新实用汉语课本》插图变化分析 57 李卓然 论汉语高级精读教材中成语的编排——以《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为例 58 贾晓静 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以波兰本土汉语教材《高等学校基础汉语教程》为例
2011年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1 王婧婧 小组活动在初级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以都柏林大学一年级基础汉语课堂为例 2 张丽娟 汉语表周遍意义疑问代词的考察及教学建议 3 朱芮 初级阶段汉字教材中文字学知识的考察分析 4 王珂 试论汉语外来词中的音节语素化及剩余语素现象 5 周倩 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学习汉语动机调查 6 王晓玲 爱尔兰中学生和成人汉语学习对比分析 7 孙迪 汉语国际教育本土化研究——以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为例 8 马冰 香港高校语文教育状况研究——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为例 9 包银辉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策略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10 董蓓蓓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汉语教材在海外的本土化问题探究——《爱尔兰中学过渡年中国文化与语言教学资源包》案例分析 11 安宸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中级写作教材研究——以《发展汉语•中级写作(第二版)》为例 12 安琪 《发展汉语•中级写作》新旧版本的比较研究 13 曹仪伦 新版《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的编写特点和理念创新 14 李博 清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汉语专著《通用汉言之法》研究 15 李道平 台湾“华语文教育”的发展及策略研究 16 李凤鸣 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听力研究 17 李靖雯 如何发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以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为例 18 李淑颖 我国民族汉语课程标准与美国<中文学习目标>的比较研究 --以美国AP中文课程为例 19 李文卓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与我国初中民族汉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20 李雪 中高级对外汉语视听说教材语料难度分析的量化标准研究——以《城市名片——民俗篇》等四套教材为例 21 李源 对外汉语初中级视听说教材评析 22 李卓然 实现好汉语口语课交际化的教学设计研究-以初级汉语口语课为例 23 梁秀锦 两部对外汉字教材的对比分析——《汉字速成课本》和《汉字轻松学》 24 林骁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趋势及相关问题探究 25 刘焱 跨学科尝试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新起点 26 马兰 中英任务型初级综合教材的比较研究 27 马伊娜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英语母语学习者“了”(le)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28 潘婕 基于三个平面语法观的现代汉语绝对程度副词研究——以“很”为例 29 王文静 基于构式语法的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双宾语的构式-语块教学法为例 30 祝瑞聪 广告语言中的熟语变异研究——以成语的变异为例 31 邱健明 淮阳方言词汇和语法特点分析 32 谭琳 综合课教学中文化导入方式探讨——以初级阶段教学为例 33 唐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母语或媒介语使用情况调查 34 汪瑾 汉字中的文化因素与对外汉字教学 35 汪湉 对外汉语中“越来越X”结构的偏误分析及教学 36 王芳 金文形义分析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女部字为例 37 王娟 语气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词教学 38 王敏敏 助词“来”的用法研究 39 王倩 留学生学习普通话轻声词的考察 40 裴子慧 东北方言形容词类型特点分析 41 王新 《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英文注释问题的研究》 42 王玉 《通过会话分析理论看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会话部分的编写——以《当代中文1》与《新实用汉语课本1、2》为例》 43 伍丽梅 《剪纸与对外汉语教学——合理运用剪纸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 44 谢秋萍 《疑问语气词“吗、呢、吧”的用法辨析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45 许馨元 《高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汉语疑问语调的调查研究 》 46 薛文娟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教学》 47 颜惊蕾 《对外汉语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研究》 48 颜坤 《留学生学习重复义副词偏误分析》 49 杨晶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对话课文研究》 50 杨梅 《从语言三要素角度论述英语在汉语学习中的正迁移问题》 51 叶培 对外汉语速成教材中词汇处理的对比研究 52 尹婷婷 试论音乐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3 张翰林 对外汉语教材儿化词的编排研究及建议 54 张昊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存现句偏误分析 55 张鸿燕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形容词的偏误研究 56 张慧贞 关于“被XX”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建议 57 张文君 近3年美国英语国际传播状况 58 周冰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中的应用 59 朱博亚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I与《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I对比分析研究 60 朱柳莹 关于新HSK5级内部构想效度一致性的跨群体实证研究 61 李静 汉语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62 李杲 芬兰大学汉语课程设置的现状考察 63 花之蕾 《汉语会话301句》教材分析 64 聂丽娟 新HSK与TOCFL阅读测试对比研究 65 邢洋 2007--2011年新词语的修辞学造词法研究 66 牛玲芳 两组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 67 胡佳敏 五本零起点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68 周丹 大学毕业典礼校长演讲的批评语言分析 69 褚慧超 鲁迅的翻译观与汉语言文化的自新之路 70 杨丽娜 试析丹麦中学汉语教学现状——以哥本哈根尼尔斯中学孔子课堂为例 71 薛帅 试论任务模式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爱尔兰汉语课堂为例 72 祁梦婕 试论爱尔兰中学过渡年中国文化教材的可取和不足之处——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 爱尔兰中学过渡年中国文化及语言教学资源包》的案例分析 73 冀拓 对外汉语熟语教材研究— 以《成语教程》、《惯用语教程》和《俗语教程》为例 74 曾华蓉 近3年英国英语国际传播状况 75 崔盼盼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偏误研究及教学对策 76 代伟 解析对外汉语俗语习得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 77 戴晓凤 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结果补语偏误分析 78 杜姝敏 英国中学外语课程标准与我国初中民族汉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79 樊瑞青 《新实用汉语课本》(前两册)与《当代中文》(前两册)的对比分析 80 方晓艳 化妆品广告语言研究 81 桂 伟 《现代汉语“把”字句配价研究》 82 韩露冰 《新型“被”字结构的认知和语用解读及其教学》 83 韩颖佳 《动物成语中“龙”成语的教学设计》 84 郝 琪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设置的对比研究》 85 郝艳琴 《浅谈对外汉语虚词教学——以连词“和”为例》 86 何 威 《现代汉语“V得C”结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87 何 为 《以<发展汉语>听力系列为例论汉语听力教材的练习设计》 88 黄旭霞 《成人对外汉语课堂游戏研究》 89 霍英杰 《韩国留学生篇章词汇衔接偏误分析》 90 焦思颖 《以汉译<圣经>为语料的汉语并列连词研究》 91 贾彦琦 《对外汉语海外课堂初级阶段文化教学得与失——以芬兰初级阶段中国文化课教学为例》
2010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1 |
王娇 |
面向哈萨克斯坦学习者的汉语网络课件设计与实现 |
2 |
邹少强 |
任务型教学法在准中级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
3 |
赵小丽 |
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导的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初探 |
4 |
刘静 |
新版《发展汉语·高级阅读》的编写特点与创新理念 |
5 |
桂俊英 |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
6 |
陈久忍 |
试论转变“汉语难学”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
7 |
牛晓靓 |
试析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难点与对策 |
8 |
孟函 |
博洛尼亚华人华侨子女的汉语需求和学习状况 |
9 |
汤竞婧 |
当代汉语口语中的称谓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处理问题 |
10 |
魏雨晨 |
新读写素质理论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11 |
聂敬凤 |
基于功能教学法的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研究——以《阶梯汉语中级口语》为例 |
12 |
廉晓娅 |
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手部动作向口部动作的转移——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 |
13 |
吴若兰 |
含否定与小量的全称量限表达成语的研究与教学 |
14 |
柳玉 |
中级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以《桥梁》为例 |
15 |
周天翼 |
马礼逊在中国遇到的文化休克 |
16 |
李楠 |
对外汉语词典中语气词的条目设计 |
17 |
张峰梅 |
国别汉语教学研究初探——以母语为德语的汉语学习者为例 |
18 |
马微微 |
国际学校小学汉语差异教学现状与策略初探 |
19 |
蒲昕宇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法律词汇考察 |
20 |
胡 佳 |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探析 |
21 |
蒲昕宇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法律词汇考察 |
22 |
王小令 |
汉西颜色词“红”与“rojo”的文化内涵比较探析 |
23 |
徐洁 |
汉英颜色词“黑”与“black”的对比研究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24 |
王昉睿 |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中进行一对一教学的教学实践报告 |
25 |
刘会媛 |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构词 |
26 |
冀拓 |
汉英动物习语比较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动物习语的教学建议 |
27 |
孙溪悦 |
中英个人隐私禁忌语用对比研究 |
28 |
张晓琳 |
初级阶段对外汉字课中文化融入研究 |
29 |
纪雪娇 |
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语法教学编排研究——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和《初级汉语课本》为例 |
30 |
戴 婧 |
《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的词汇问题研究 |
31 |
周阿莉 |
游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
32 |
李迎新 |
从动植物象征意义看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
33 |
马雪芳 |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
34 |
金茜 |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35 |
黄瑶 |
中韩两国综合类高校母语教育和推广的调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为例 |
36 |
李慧娟 |
“不”和“没(没有)”的偏误分析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
37 |
魏琨 |
初级汉语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副词“不”“也”“都”的研究 |
38 |
武东莉 |
芬兰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实验研究 |
39 |
董赟 |
在二语习得中英语教学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加拿大汉博公立理工学院学术英语八级课程为例 |
40 |
程艺畅 |
汉语通用社交称谓语研究 |
41 |
马艳超 |
津巴布韦哈拉雷汉语教学现状探析——以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为例 |
42 |
祝越 |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开展——以苏州园林为例 |
43 |
刘欣欣 |
现代汉语中词汇歧义的产生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44 |
赵玲 |
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恰当运用体态语提高教学效果 |
45 |
李至 |
论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46 |
刘勇 |
“V+N+的+O”类离合词离析形式研究 |
47 |
张宏娇 |
4P教学法在留学生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48 |
高亚楠 |
论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49 |
冯艳杰 |
针对初级水平留学生的汉字动画教学探究 |
50 |
杨苏菡 |
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有效性——以初、中级水平为研究对象 |
51 |
魏 瑾 |
《华尔街英语》与《长城汉语》练习题比较 |
52 |
申树刚 |
国外中学对外汉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
53 |
李国涛 |
任务型教学法与海外在华留学生初级听力课堂教学 |
54 |
李蓉 |
《新HSK大纲》三四级动词释义研究——以三部单语外向型对外汉语词典为例 |
55 |
李瑞瑶 |
论输入输出理论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56 |
王晓雪 |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口语教材语体特征分析 |
57 |
李宏达 |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汉字教学考察分析 |
58 |
陈惟妍 |
芬兰奥卢大学汉语教学调研报告 |
59 |
刘茜 |
从明清意大利传教士论著《中国文法》看早期对外汉语教学 |
60 |
曹石亚 |
从《华语官话语法》看明清西班牙传教士汉语学习 |
61 |
夏洁 |
出土文献《马王堆医书》虚词研究 |
62 |
张小燕 |
高级商务汉语教材词汇分析 |
63 |
白 洁 |
对外汉语教材中汉字练习的考察分析 |
64 |
李盛楠 |
爱尔兰中学TY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设计探讨 |
65 |
黄晓楚 |
浅谈丹麦中学汉语教学现状及教材本土化新模式 |
66 |
张文洁 |
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策略比较分析 |
67 |
刘馨慧 |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教学设计探索——基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阅读》 |
68 |
张静 |
爱尔兰都柏林中学过渡年阶段汉语教学现状和质量分析 |
69 |
陈雪丽 |
留学生汉语概数表达形式习得情况考察 |
70 |
田原 |
对外汉语教材中礼貌用语使用情况考察——以人大版《发展汉语》初级教材为例 |
71 |
莫伶 |
汉语学习型词典配图释义探讨 |
72 |
郭佳 |
对外汉语中“连”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
73 |
吴佳育 |
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设置的研究 |
74 |
王樱璇 |
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练习题编排的考察 |
75 |
张立群 |
从培养交际能力角度考察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编写 |
76 |
释海达 |
越南语中与佛教相关的成语、俗语分析 |
77 |
宝乐尔玛 |
试探蒙古语中颜色概念及其文化内涵 |
78 |
刘晓晨 |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练习现状与分析 |
79 |
杜卉 |
从品牌名称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80 |
马婷婷 |
浅谈“连”字句与对外汉语教学 |
81 |
田一秀 |
对外汉语语速教学法分析 |
82 |
余思翼 |
《我的自行车被偷了》教学设计 |
83 |
黄雪 |
留学生汉语新词习得状况调查与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策略研究——以2006-2008年度新词语为例 |
84 |
李梅 |
《新编汉字津梁》与《外国人汉字速成》比较 |
85 |
周莹 |
津巴布韦汉语教学现状及语音教学难点 |
86 |
安黛 |
汉语量词“件”的演变发展及其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87 |
李贝贝 |
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民俗文化词为媒介进行民俗文化导入 |
88 |
王婉秋 |
关于汉语初级水平学习者习得“把”字句的教学设计 |
89 |
高翠婷 |
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习得偏误分析 |
90 |
程佳 |
论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
91 |
王梦婕 |
冯唐“北京三部曲”京味儿语言及地域文化特色初探 |
92 |
肖雯文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
93 |
王兰兰 |
副词“都”的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分析——基于留学生常见偏误的考察 |
94 |
何璇 |
试析英语借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汉语中的英源借词与译词的对比研究 |
95 |
巫小丽 |
文化适应与二语习得效果的实证研究 |
96 |
曾薇 |
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焦虑和阅读教材文本因素相关性研究 |
97 |
袁雯基 |
“异化归化”与汉语自新 |
98 |
张美思 |
来华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改进建议 |
99 |
黎白茹 |
动态助词“过”之对外汉语初、中级教学探析 |
100 |
齐永年 |
标记理论探究及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
101 |
叶安民 |
爱尔兰中学汉语教学资源本土化分析——以中学过渡年教学资源包为例 |
102 |
赵星羽 |
试论80年代报告文学的生态意识 |
103 |
张鹏 |
零起点儿童短期班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104 |
董健 |
中级商务汉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 |
105 |
张玉淇 |
探索课外实践活动对来华留学生汉语习得的影响 |
106 |
陈颖 |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 |
107 |
余芳 |
新HSK词汇大纲的中日二字词一致性调查 |
108 |
韩中玮 |
文化知识考试题量的概化研究——以汉语教师为例 |
109 |
冯文燕 |
任务在语言测试中的使用 |
110 |
吴浚卯 |
对《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编纂若干问题的探讨——以字母“D”下的名词为例 |
111 |
叶广欣 |
“少儿汉语”和“少儿英语”教学设计对比 |
112 |
温晶 |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以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 |
113 |
彭艳丽 |
对外汉语中高级视听说教材的语料难度分析<, /span> |
114 |
朱朝 |
以《家有儿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汉语视听说多媒体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115 |
冯静 |
对外汉语是听说教材的练习研究——以《家有儿女》、《走进中国百姓生活》、《秦淮人家》为例 |
116 |
李丽玲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述评 |
117 |
杨有为 |
初级《发展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对比研究 |
118 |
孟佳文 |
汉语新闻的英译及对汉语报刊阅读课的启示 |
119 |
马红艳 |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浅析长城汉语教材——以《生存交际》1-6为例 |
120 |
张洋子 |
从认知教学法角度分析欧美留学生“专用名量词”的教学 |
121 |
贺璐 |
体验文化教学法与对外汉语中级阶段口语教学 |
122 |
李淑玲 |
泰国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对比分析——以《汉语教程》、《体验汉语基础教程》、《初级汉语》的语法编排顺序为例 |
123 |
何凤梅 |
基于交际法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听的课堂教学设计 |
124 |
陈冲 |
基于交际法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读”的课堂教学设计 |
125 |
肖子文 |
对外汉语选修课教材古汉语练习题的有效性研究 |
126 |
董文艳 |
外向型汉语惯用语词典研究 |
127 |
刘璐 |
台湾地区高校语文教育状况研究——以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为例 |
128 |
李烨 |
浅析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现状及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