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才培养 · 硕士研究生

2011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专业

1

白恬

试论西方现代文学中抑郁症的文化隐喻

文艺学

2

曾楠

小说形式与现代文化——卢卡奇的《小说理论》研究

文艺学

3

甘甜

个体的悲伤与希望——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理论研究

文艺学

4

柳豹

离心结构与文本的裂缝——马歇雷文学生产理论研究

文艺学

5

欧阳神州

消费社会中艺术消费的异化——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研究

文艺学

6

苏岩

从忧郁走向决断:论本雅明的忧郁概念

文艺学

7

王路灵

整体性与个体拯救——吕西安·戈德曼悲剧观研究

文艺学

8

王威

琳达·哈琴反讽理论研究

文艺学

9

杨德

审美与意识形态——再论伊戈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艺学

10

岳伟欣

技术想象与历史想象的悖论——阿格尼斯·赫勒:《现代性理论》研究

文艺学

11

张晓萌

乌托邦与前假象——恩斯特·布洛赫文艺美学研究

文艺学

12

赵媛英子

共同文化的空间之维——雷蒙·威廉斯空间思想研究

文艺学

13

闫笑岩

粘合式多项定语语序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4

吴倩

问题是的虚词化现象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5

蒋晓敏

高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练习设计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6

欧阳丽娜

汉捷克语形容词用法对比分析及有关教学对策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7

白杨

中英两国国际语言教师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8

程萍

《官话指南》句式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9

解颖

两岸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课文内容对比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

刘红朵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的意义、分布及分合问题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1

刘旭奕

老舍话剧中的北京话特征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2

柳媛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总括范围副词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3

潘灿

《官话急救篇》虚词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4

吴洲钇

《语言自迩集》副词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5

徐艺纹

韩国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6

宣心骋

京味文学作品中的京味儿探析——基于语音感知的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7

周庆芳

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语声母偏误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8

苏珊娜

留学研究生汉语写作课需求分析——以北京地区5所高校为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9

潘劲平

泰语人称代词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0

曹卫红

魏晋南北朝江南诗歌用韵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1

曹怡晴

浙江瑞安话连读变调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2

郭德虎

四版本《老乞大》词汇研究——以疑难词语的考辩为例

汉语言文字学

33

郝春光

汉墓出土遣策名物词集释

汉语言文字学

34

郝欣

《水浒传》量范畴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5

贺晓莉

走马楼吴简竹简壹集释

汉语言文字学

36

侯兴伟

河北曲阳方言连读变调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7

胡飞雪

《新蔡葛陵楚简集释》

汉语言文字学

38

李雨檬

《宋以前古书引<玉篇>辑考》

汉语言文字学

39

廖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集释与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40

刘棋琴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九)集释

汉语言文字学

41

秦亮

山西壶关方言语音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42

任江鸿

马王堆遣策名物词分类汇释

汉语言文字学

43

田荣颖

《五方元音》和《西儒耳目资》的比较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44

王秋悦

类型学视野下的河州地区语言语序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45

张慧

语言接触视角下的中古译经语法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46

王珏

近代汉语晚期趋向补语起始义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

47

雷欣翰

《孔丛子》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48

史秋爽

《水浒传》在英语世界的早期译介

中国古代文学

49

王梦佳

张坚戏曲作品整理及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50

王子墨

武周、中宗时期宫廷诗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51

谢琳琳

毛郑《诗经》婚礼婚俗诗释义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52

杨敏

明清小说中的颠僧形象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53

张彤

王夫之齐梁陈诗批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54

庄芸

庆历新学与欧阳修《诗本义》的诗学转向

中国古代文学

55

耿瑛丽

被边缘化的革命历史”——以黎汝清为例看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时期境遇

中国现当代文学

56

金晓云

论李碧华的小说改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

57

李佳

《中苏文化》与知识界文化选择之苏联道路

中国现当代文学

58

李孟琳

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与中国文学童话的发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

59

李妮

鲁迅与周作人序跋文化比较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0

李宇

《新青年》与新青年的建构——早期《新青年》的青年观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1

林欣彤

袁可嘉对叶芝诗歌翻译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2

聂莉

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问题之研究——萧也牧事件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63

石昭慧

冯唐长篇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4

孙青

论刘震云笔下的小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

65

杨晶晶

近年来诗人译诗现象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6

张沥月

论毕飞宇小说的疼痛母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67

张漫漫

女性主体身份的建构——《女子月刊》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8

张楠

五四女性写作的再叙述——以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

69

朱茜

百花园杂志社与小小说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

70

朱云辉

家园史传——施叔青《台湾三部曲》解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

71

郑明和

论鲁兵的儿童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

72

陈可心

观看之道——德加作品中的女性与凝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

73

梁世超

纳博科夫创作中的怀旧主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4

王露

当代西方吸血鬼影视中的意象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5

王青

卡夫卡写作中的疾病隐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6

魏琳

文学中的睡眠:以《苔丝》中的睡眠事件为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7

邢聪敏

哈代小说《至爱》的追寻主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8

徐萍

探讨抗战时期斯坦尼体系的中国化问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9

周茜

神话与现实——论马哈福兹笔下的平民先知形象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0

高菲

消费主义文化视域下的小妞电影研究

电影学

81

蒋红瑜

CEPA语境下港产合拍片的文化认同

电影学

82

李频

早期中国电影中的身体体现:以疾病与死亡为例(1931-1937

电影学

83

刘婧雅

当代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研究——传统源流与异化表象间的裂隙

电影学

84

杨柳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社交媒体营销研究

电影学

85

张晔

中国早期歌唱片研究(1931-1937

电影学

 

2010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专业

1

吴文文

李大钊文艺思想研究

文艺学

2

常柳青

论瞿秋白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文艺学

3

郭燕

物质-肉体形象与怪诞现实主义

文艺学

4

向凯凯

布莱希特辩证剧的大众化问题

文艺学

5

杜宇洁

荒诞派戏剧的悲剧性研究

文艺学

6

吴芳勇

悲剧与现代性——论伊格尔顿对于现代性的美学批判

文艺学

7

张欣

雷蒙德?威廉斯小说研究中的文化政治之维

文艺学

8

孙杰

从《讲话》看中国文学现代性

文艺学

9

陈传媚

诙谐的生成机制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以汉语诙谐为例

文艺学

10

肖玉洁

萨特处境剧中的自由问题

文艺学

11

鲁楠

罗兰·巴特的大众戏剧理论研究

文艺学

12

刘月姣

陌生化与历史化——论布莱希特的戏剧美学

文艺学

13

李娜

高尔基与浪漫主义

文艺学

14

韩朔

鲍德里亚的异化观研究

文艺学

15

张芬

文化复位,艺术归家——论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

文艺学

16

杨红

《官话辑要》语法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7

佟郡

当代大学生汉语能力、语文生活社会调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8

田婷

现代汉语+现象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9

黄小珊

汉语水平考试与日语本能力测试对比研究:以高级测试部分为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

赵宇

各国及各地区语言国际推广的奖励政策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1

王旭青

《官话萃珍》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2

马维娜

制约定语限制性和描写性理解的因素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3

凡恒慧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与KBS韩语能力测试对比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4

金晨

当代流行句式使用情况考察——以经典流行句式为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5

卢彦宁

商务汉语考试阅读试题内容效度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6

郑琬铃

两岸中级汉语教材课文内容与呈现方式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7

詹妙樱

泰国公立学校汉语教学情况分析——以中部三所高中为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8

刘甜甜

西北汉简衣物类、建筑类、器具类辑释

汉语言文字学

29

汪紫丹

基于音义关系的楚简声母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0

黄思宏

泉州话连读变调的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1

刘春海

山东昌邑方言连读变调的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2

韩芳

《广韵》知庄章组声母在近代北京音系的演变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3

刘思澄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五)文字集释

汉语言文字学

34

杨洁

原本《玉篇》残卷与《篆隶万象名义》的反切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5

魏董华

吴语小称的语音弱化与语义对应

汉语言文字学

36

刘清华

银雀山汉墓竹简代词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7

朱敬利

秦简集释与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8

周雅静

《睡虎地秦简竹简》疑问句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9

张璇

西北汉简中饮食、运输、武备类词汇集释

中国古典文献学

41

李雪

《聊斋志异》早期英译传播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42

吕琼琼

女鬼形象:从古代小说到《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

43

龙凤

竟陵派文论奇观念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44

张腾华

苏轼诗画一律论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45

曾坤

唐代怀乡诗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46

于鑫

论蒲松龄的诗歌与《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学

47

赵华

论《文心雕龙》的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

48

卜雅南

《今古奇观》在英语世界的早期译介

中国古代文学

49

陈仲梅

略论魏晋高士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

50

李艳芳

论王世贞之明诗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51

陈晶晶

汤显祖与六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52

苏庆明

人文主义与革命阶级思维之间——考察鲁迅左转的一个视角

中国现当代文学

53

符毓萍

论茅盾妇女解放观念与其早期小说创作的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

54

吉英明

革命都市”——论左翼都市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55

罗寰宇

知识分子的社会解放与自我自由——《奔流》前后鲁迅思想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

56

白岚

冯雪峰与《保卫延安》的生产

中国现当代文学

57

马涌

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刘慈欣三体三部曲

中国现当代文学

58

余国鹏

论七月派小说的流浪与追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

59

林慕君

王安忆《长恨歌》的影、视、话剧改编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0

吴雪芹

文学史上的李劼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

61

王耀伟

多多近期诗歌及其与策兰诗歌对位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

62

刘思伯

从鲁迅藏俄苏版画看其审美追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

63

王燕

寻回失落的时间——回忆角度解读萧红的回忆型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64

张燕文

1917-1927年汉译文学作品序跋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5

崔秀霞

80年代文学批评对莫言的建构

中国现当代文学

66

李婷

新启蒙思潮中的《随想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

67

李璞璘

现代困境下的文学认同——论芥川龙之介对鲁迅的文学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

68

朱思婧

冯至对里尔克诗歌的翻译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69

周游

1990年代以来中国戏剧的后现代性表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

70

龚昫

2000年以来中国话剧的意识流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

71

高明元

一种伦理的语言何以可能?——论列维纳斯之伦理的语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2

孙翠亭

欧美、日本小剧场戏剧对田汉戏剧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3

翁童

时间的镜面” ——论博尔赫斯作品中时间的多维度书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4

彭国华

浅探尼采论语言、真理与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5

彭训文

从比较文学视角看忧郁书写的意义——以苏曼殊《哀希腊》译本为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6

郑家欣

歌德浮士德精神对冯至诗风转变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7

罗妍

陀思妥耶夫斯基:分裂与综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8

毕雨亭

僭越的中介——西方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形象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9

索红芳

站在中心的异乡人——从汤姆 斯托帕德对莎剧的改写论其对自我身份的追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0

王子微

书写与影像——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书写策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1

李艳红

普实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2

张露

叶芝笔下的库胡林形象探析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3

陈潇

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时空建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4

华颖

蛇:鲁迅与尼采的精神联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5

张帆

世俗启迪:本雅明的经验救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6

时霄

浮动的中庸”——论贺拉斯《书简》卷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7

任欢

菲利普·罗斯《乳房》对卡夫卡《变形记》的吸纳与变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8

王玉姗

被压抑的缪斯——《香水》和嗅觉美的当代苏醒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9

王婉

小剧场戏曲探究

戏剧戏曲学

90

赵宇

《张君秋唱腔研究》

戏剧戏曲学

91

谷田

当代京剧在欧美的传播策略初探

戏剧戏曲学

92

邢华

黄之隽戏曲研究

戏剧戏曲学

93

李若彬

京剧科班教育体制探微 ——以北京地区科班为例

戏剧戏曲学

94

王岩

范钧宏剧作与剧论研究

戏剧戏曲学

95

梁爽

论短片在当下中国电影格局中的独立性(2005-2012

电影学

96

郑夏育

张彻武侠片、功夫片研究(1966-1975

电影学

97

马帅

《纽约时报》对中国大陆电影批评的东方主义症候

电影学

98

沈婷

联华时期孙瑜电影研究——以孙瑜电影中城市-农村影像为例

电影学

99

陈坤城

鬼魂现身,过去回返的影像表达——论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时间结构观念

电影学

100

余宇

微电影的生成机制和审美特征

电影学

101

黎明

《去本土化的香港电影(2007~2012)》

电影学

102

蔡春芳

战后上海电影市场的中外博弈(1945-1949

电影学

 

2009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专业

1

巩育华

伊斯兰语境下《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失明观念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

吴壹香

历史与价值的张力:跨文化语境下丁文江的文化观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

  

试论乔治·贝克在美国现代戏剧中的先驱地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4

徐翔宇

塞壬之歌——20世纪西方文学塞壬形象初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

潘伟伟

见证的诗学——德里达论保罗·策兰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

  

追随与逍遥——生命伦理视野下《圣经》与《庄子》中脚的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7

张小溪

浅论黑塞作品的友谊主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8

  

王尔德多重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9

  

痛之花——痛苦的角度重释波德莱尔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

马天舜

从易卜生戏剧中的自杀人物看其矛盾思想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1

张念娜

莫言的约克纳帕塔法情结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2

陶艳柯

西方文化中的狄奥尼索斯情结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3

陈婧嘉

自我的存亡——论帕慕克小说中的自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4

常丽芳

新中国前十七年电影明星研究

电影学

15

王轶辰

十七年反特电影研究——论十七年反特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性别

电影学

16

严芳芳

2005-2011年台湾当下电影的台湾意识

电影学

17

马城钧

中国电影预告片研究——媒介融合视野中的预告片属性与功能分析

电影学

18

  

文革故事片的艺术性研究(1973—1976

电影学

19

  

楚简通假字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0

  

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1

史晓曦

东汉石刻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2

巩湘湘

《龙龛手镜》声系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3

陈中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几种语法现象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4

罗依薇

楚简形声字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5

刘海生

现代汉语数量名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汉语言文字学

26

段玉清

山西稷山话语音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7

杨青林

汉语方言连调中的几个问题

汉语言文字学

28

  

汉语方言变音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29

  

汉语被动构式的语法化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30

  

心灵的赋形——卢卡奇悲剧观研究

文艺学

31

张倩怡

鲍德里亚仿像观研究

文艺学

32

  

个体解放与他者抵抗——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

文艺学

33

  

克里斯蒂娃的诗性语言理论研究

文艺学

34

  , 靖

悲剧与革命——对雷蒙·威廉斯悲剧观的解析

文艺学

35

  

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研究

文艺学

36

  

通往现实之路——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文艺学

37

王兴华

新叙事学的叙事意识形态之维

文艺学

38

黄婉玉

马尔库塞审美解放理论及其限度

文艺学

39

乔祜年

尊体与骈文学——《四六丛话》骈文理论研究

文艺学

40

徐金钊

大众的生产力和权力——费斯克的积极大众文化理论研究

文艺学

41

李慧敏

布迪厄趣味区隔理论研究

文艺学

42

李重蓉

现代性困境中的艺术自由——阿多诺的审美形式观研究

文艺学

43

鲁梦瑶

齐格蒙特·鲍曼的文化艺术批评研究

文艺学

44

王乐然

唐代歌舞戏《兰陵王》在日本的传承和流变

戏剧戏曲学

45

  

金仲荪剧作研究

戏剧戏曲学

46

  

陈墨香剧作研究

戏剧戏曲学

47

梅不寒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戏剧戏曲学

48

蔺梦宇

中西文化交汇视野下的中国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研究

戏剧戏曲学

49

  

介子推故事题材剧目研究

戏剧戏曲学

50

  

现代汉语形容词定状易位现象再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1

杨彩霞

现代汉语A西B”格式考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2

  

现代汉语VA型补充式复合词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3

  

普通话——天津话语码转换调查与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4

  

XX”构式考察与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5

王融雪

动态助词1”的隐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6

  

太原市非方言族的调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7

许雪亚

石家庄市非方言族的调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8

吕珂昕

理工类高校母语教育的个案调查——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9

潘旭涛

商标近似判定的语言学分析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60

李艳芳

 

中国古代文学

61

  

论宋代柳宗元诗歌的接受

中国古代文学

62

丁爱花

从《隋唐演义》看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演化

中国古代文学

63

熊思沂

周稚廉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64

刘益溦

西汉楚辞的创作与编纂

中国古代文学

65

童一娜

论宋元话本中的发迹变泰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

66

董宇宇

论北宋前期词的悲情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

67

高春芳

卫三畏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

68

张清源

万树及其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69

  

英国汉学家德庇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早期海外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

70

张会芳

许学夷中晚唐诗歌批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71

  

汉语工具构式的历时语法化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

72

冯颖俏

周作人文章观视野下的韩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

73

  

京派诗歌格律试验

中国现当代文学

74

  

林纾对狄更斯小说的文化改写——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

75

童晶晶

卞之琳译著《西窗集》研究与中国新诗的再出发

中国现当代文学

76

戴依伊

论《东方杂志》与新文学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

77

朱橙青

许广平对鲁迅形象的另一种塑造——以《鲁迅回忆录》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78

  

《文艺报》与伤痕文学概念之建立(1978—1981

中国现当代文学

79

武甲秀

论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三毛热

中国现当代文学

80

  

周作人对清室及遗老态度之考辨

中国现当代文学

81

徐德霞

左翼文学中的暴力书写

中国现当代文学

82

陶凤菊

金庸小说的悲剧意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

83

苏庆明

人文主义与革命阶级语言之间——关于鲁迅的左转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84

王海超

孙犁抗日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85

贾鑫鑫

中国新诗的双语写作现象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86

  

论刘心武的长篇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87

王雯雯

困境中的迂回与突围——左翼作家与《申报·自由谈》

中国现当代文学

88

叶庆雯

人民文学体制初创期的文学生产——以冯雪峰主持时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