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才培养 · 硕士研究生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专业

导师

1

考薇

传承与超越——论张爱玲两译《海上花列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耿幼壮

2

郭雅然

回忆之象——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一种解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耿幼壮

3

陆德洁

田野•想像•话语——海外对“女书”的研究及创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陈倩

4

罗观

论品特戏剧中的政治主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范方俊

5

黄洁

有灵的身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体书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梁坤

6

林培秋

论巴里科的文本策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陈倩

7

梅菲

吴经熊的圣经人名汉译策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雷立柏

8

唐子钫

试论卡夫卡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曾艳兵

9

孟雨霄

勒内•基拉尔摹仿性欲望的和解之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夏可君

10

张雨桥

可能性之赌——再论诗剧《浮士德》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夏可君

11

李屹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阎连科长篇小说创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高旭东

12

薛露露

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中的制服与英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杨慧林、李丙权

13

周月月

加缪悲剧理论及戏剧实践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范方俊

14

王晓艺

他传中的显现与自传中的隐藏——茨威格传记文学书写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梁坤

15

周梧

走下祭坛的“替罪羊”----从福克纳的“混血儿”主人公看黑人文化身份之建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曾艳兵

16

魏琛琳

鲁迅与北欧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高旭东

17

何超

“电懋”国语电影女星研究(1956-1965

电影学

许鹏

18

符辉

电通影片公司研究

电影学

潘天强

19

齐仙姑

早期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互文关系

电影学

孙柏

20

温婧

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情结

电影学

许鹏

21

叶雅妮

迪士尼公主的形象变迁与文化内涵

电影学

陈阳

22

赵欢

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态意识研究

电影学

陈阳

23

周婷

论早期电影理论中的象形文字说

电影学

孙柏

24

李晶晶

《博雅音》音韵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郑林啸

25

李安

部分中日古籍所引《说文解字》辑考

汉语言文字学

王贵元

26

李晶

构式理论框架下北京话双宾语构式历时演变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龙国富

27

赵琰

银雀山汉墓竹简异文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赵彤

28

于方圆

《佛本行集经》几种语法现象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朱冠明

29

朱哲

山东方言字调格局及连调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

吴永焕

30

程锐

弗•施莱格尔的古典诗学——《论希腊诗研究》探析

文艺学

彭磊

31

刘彧

《花间集》中的“拟女作”研究

文艺学

马元龙

32

孙鹤龄

歧感共同体:朗西埃论艺术的政治

文艺学

陈奇佳

33

党玉婉

日内瓦学派作者理论研究

文艺学

张永青

34

孙萌

从培根的绘画到感觉的秩序——德勒兹美学思想初探

文艺学

陈奇佳

35

刘冰

神话的终结与悲剧的衰亡——斯坦纳悲剧理论研究

文艺学

陈奇佳

36

李倩

梅洛-庞蒂绘画美学中的视看问题:通往知觉现象学的道路

文艺学

马元龙

37

潘小溪

辩证的乌托邦——阿多诺美学理论研究

文艺学

张永青

38

王琪瑮

悲剧与“主义”——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无悲剧”的争辩

文艺学

陈奇佳

39

沈骊

文学现代性的反思——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研究

文艺学

卢铁澎

40

钟茜妮

话语同书写的博弈:拉康与德里达关于《被窃的信》解读之辩

文艺学

马元龙

41

魏玉如

《泰囧》奇观研究

文艺学

卢铁澎

42

阳小莉

论后期海德格尔的方言之思

文艺学

马元龙

43

丁剑冰

黄周星戏曲研究

戏剧戏曲学

郑志良

44

王哲

许廷录戏曲研究

戏剧戏曲学

郑志良

45

尚娅

中美大学入学语文测试对比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郑梦娟

46

何晓晖

山东莱钢工业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骆峰

47

吕晓岚

光杆名词主语的类指现象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48

鲁晓钰

现代汉语是非反问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骆峰

49

刘玫妍

《围城》中言语幽默的关联理论解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波

50

刘莹

银川市“非方言族”的调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51

张蒙

+1++2”的结构类型和语义功能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泉

52

周方棣

中英大学入学语文测试对比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郑梦娟

53

张文浩

从论元结构看相关“N1+N2”定中结构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54

徐畅

《雷雨》“言外之意”的关联理论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波

55

余瑶

湘阴县城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56

郭丹曦

从乾隆盛世论黄景仁之好作幽苦语

中国古代文学

王昕

57

孙玲玲

古本《左传》郑国史料特征研究——以《史记》与今本《左传》互见郑国史料对比为中心

中国古代文学

徐正英

58

刘丹

陈祚明齐梁陈诗歌批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徐楠

59

曹原

《西游记》早期英译片段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王燕

60

蒋寒羽

郑由熙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朱万曙

61

张永宽

论苏轼诗的悲剧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

冷成金

62

秦浩

杨慎诗歌与诗论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王昕

63

赵英

山人李渔——论李渔的社会角色及其对艺术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

王昕

64

伍倩倩

清代女性《红楼梦》阅读与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

邹颖

65

余建平

西汉奏议经典化

中国古代文学

徐建委

66

吴雪

春秋前期晋国史料研究——以重耳流亡为例

中国古代文学

徐建委

67

袁灿灿

论苏轼词的悲剧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

冷成金

68

郭雯

论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和剧场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

马相武

69

陆海霞

“不平安”的十年:19091918年间鲁迅关于“心声”的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孙郁

70

樊迎春

“新人”不“新”——80年代初“社会主义新人”讨论始末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杨庆祥

71

沈建阳

1980年代“通俗文学”的兴起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杨庆祥

72

李居铭

网络文学生产机制透视——以各关键时期的变化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姚丹

73

刘新铭

苏童《妻妾成群》的影视剧改编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洁宇

74

李贞

“圣”与“雄”的分裂和结合——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人笔下甘地形象初探

中国现当代文学

姚丹

75

郝慧子

八十年代的西藏想象和西藏书写——以“西藏新小说”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杨庆祥

76

付琼

批判的思想与传承的行为——论冯骥才的民俗叙述及文化行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

武宝瑞

77

谢郁芊

新时期以来动物叙事的生态解读——以“狼”的动物叙事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孙民乐

78

徐佳宁

辛波斯卡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以《万物静默如谜》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家新

79

杨云竹

西方表现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以来戏剧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

马相武

80

时嘉琪

丰子恺:“士绅”的现代转型及文化书写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洁宇

81

柳美彤

王元化的鲁迅观之转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孙郁

82

沈佳静

汪曾祺与京派的现代主义实践——以《益世报》、《大公报》为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洁宇

83

肖鹭珊

“诗歌的姐妹”——中国当代女诗人与俄国女诗人诗学关系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王家新

84

席满琴

莫言小说反讽艺术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今

85

张颉筱

从《创造月刊》看创造社后期转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武宝瑞

86

宋孝真

《搜神记》研究——道教文学的样相考察

古代文学

徐正英

87

程祥

转型时期的中国电影政策研究(1993-2001

电影学

潘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