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

发布时间:2018-05-21
来源:大事记


2015年度

一月

1月1日,我院教师的成果“宋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研究”“汉字发展史”分别入选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月7日,我院党员大会在公共教学楼1102教室召开。各教工支部、离退休支部和学生支部正式党员272人参加会议,各支部预备党员31人列席会议。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晓辉代表学校党委莅临大会指导。

1月10日,由我院古典学教研室承办的“从古典重新开始——‘经典与解释’丛书十五周年350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我院杨慧林教授主持,丛书主编、我院刘小枫教授,中山大学甘阳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我院院长孙郁、副院长陈奇佳应邀出席。大型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自2000年策划以来,至今已走过整整15个年头,出版图书达350余种,成为建国以来继“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之后该领域最大规模的系列丛书。

1月15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我院冷成金教授主讲的课程《唐诗宋词的审美类型》入选。这是继孙郁教授主讲的课程《鲁迅与现代中国》之后,我院第二门课程入选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也是我校入选的第十三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1月,我院杨慧林教授的英文著作《中国、基督教与文化问题》(China, Christianity and the Question of Culture)获美国宗教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刊物《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公布的“2015图书奖”(2015 Book Awards)国际问题类“优秀著作奖”(Award of Merit)。该著作于2014年在美国贝勒大学出版社(Baylor University Press)出版。

 

二月

2月3日,我院退休教师卢荻(1931-201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2月4-7日,我院杨慧林教授一行3人作为中国代表受邀出席鲁汶大学主办的“汉学的反思”(Rethinking Sinology)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发言。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维也纳大学、莱顿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等欧美名校的20位重要汉学家齐聚比利时。

2月4日,我院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张中行诞辰110周年纪念会”。

2月23日,我院退休教师郭锦桴(1936-201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三月

3月5日,我院李今教授的论文《伍光建对〈简•爱〉的通俗化改写》(发表于第2期)及程光炜教授的论文《张承志与鲁迅和〈史记〉》(发表于第4期)获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度优秀论文奖。本次获奖论文一共6篇,我院独占2篇。

3月18日, 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一讲:沈从文的意义”的讲座。讲座由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张洁宇教授主持。

3月25日,日本南山大学梁晓虹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佛教与汉语史研究——以日本资料为中心”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3月27日,由我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北京朗诵艺术团联合主办的“雅韵山河”中华诗词朗诵演唱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九届“文学节”开幕式在求是楼八百人大礼堂举行。

3月27日,我院阎连科教授因长篇小说《受活》获得日本2014年Twitter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非日裔亚洲作家。

 

四月

4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楼2101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二讲:湘西世界”的讲座。

4月1日,我院主办的“刘庆邦作品研讨会”在逸夫会堂第一会议室举行。

4月1日,我院李泉教授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为我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作题为“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的讲座。

4月1日,我院董正存副教授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为我院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作题为“汉语虚词教学刍议——以现代汉语方式副词为例”的讲座。

4月3日,首届路遥文学奖获得者、小说《沧浪之水》作者阎真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我与路遥传统”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孙郁主持。

4月4日,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主办,我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协办的“‘80后’新锐作家王彤新作《如果还有昨天》读者见面会”在逸夫二层会议室举办。我院陈奇佳教授、张永青教授、张洁宇教授、陈阳副教授、杨庆祥副教授围绕《如果还有昨天》,对当代青年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怎样实现自身价值理想,以及如何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选择等话题进行讨论。

4月8日,我院朱万曙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戏曲的意境美”的讲座。本次讲座系第九届文学节“文学与时代”系列讲座之一。

4月8日,由校团委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十一届“五·四”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比赛——“青春梦响”决赛在求是楼八百人大礼堂举行。

4月10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我院“海外名师”大卫·贾斯珀(David Jasper)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文本的诠释——文本与读者:信仰和怀疑”的讲座。

4月13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我院“海外名师”大卫·贾斯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西方的传统阅读:希腊人和圣经”的讲座。

4月15日,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副书记马俊杰一行到我院调研。我院院长孙郁介绍了学院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发展规划等学院基本情况,以及综合改革基本思路。靳诺书记表示,中国语言文学是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时就设立的重要专业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传统,虽经历了“文革”的中断,但近十年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她充分肯定了文学院在国际化方面的自信与成就,如来自奥地利的雷立柏教授长年在我校讲授西方古典语言课程,并期望“下辈子做个中国人”;文学院也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引领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变革;文学院“第二课堂”的教学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如学生自主创办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关村59号”,引发《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亮点。马俊杰副书记主持座谈会。

4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楼2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三讲:原始的情欲”的讲座。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靳大成研究员在人文楼二层2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演绎阅读经典”的讲座。

4月17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我院“海外名师”大卫•贾斯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西方20世纪和语言危机”的讲座。

4月18日,我院文艺理论教研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合办的“后马克思主义文论:新视界与新路径”学术研讨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

4月20-22日,由我院和艺术学院合办的“东西方艺术之当代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二十余位艺术家和学者,将艺术实践、展览和学术探讨相结合,共同讨论了当代东西方艺术新的发展方向。

4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陆建德研究员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20年代学潮背后的财权”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孙郁主持。

4月22日,我院副院长徐建委在公共教学三楼3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魏晋风度的制造”的讲座。本次讲座系第九届文学节“文学与时代”系列讲座之一。

4月24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我院“海外名师”大卫•贾斯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阅读行为——西方与东方:道和理性”的讲座。

 

五月

5月4-7日,世界中国学论坛首届美国分论坛在纽约和亚特兰大举行,我院杨慧林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东西互鉴中的中国文化”的主题发言。

5月6日,宁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王辉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的讲座。

5月6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文学的边疆”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孙郁主持。

5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二楼2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四讲: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讲座。

5月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杨荣祥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古文字字形结构保存的古代语法信息”的讲座。

5月10日,由我院学生会与校团委话剧团联合制作、历时近两个月打造的话剧《玩偶之家》在学生活动中心红星剧场上演。

5月11日,瑞典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莫妮卡·劳力曾(Monica Lauritzen)女士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文学传记的艺术”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阎连科教授主持,著名翻译家陈迈平担任翻译。

5月12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先生于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作题为“国际现代主义和本土传统的会面”的讲座。

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楼2102教室作题为“沈从文系列讲座第五讲:抒情的诗学”的讲座。

5月15日,我院学生女子篮球队获中国人民大学女子篮球甲级联赛冠军。

5月10日-8月31日,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邀请,我院夏可君副教授赴法兰克福大学研修。

5月17日,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的讲座。讲座为“何其芳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我院程光炜教授主持。

5月19日,我院举行学生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管理专题会议。会议围绕《文学院学生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管理机制(讨论稿)》以及相关问题展开。各班班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参会。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构式语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若干思考”的讲座。

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楼2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系列讲座第六讲:狂言呓语”的讲座。

 

六月

6月1日,应我院邀请,美国贝勒大学丹尼尔·威廉姆斯( Daniel Williams)教授访问我院,并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逻各斯简史”的讲座。

6月3日,我院举办第六次语言学学术沙龙。我院青年教师熊燕、白鸽、曹慧作学术报告,我院陈前瑞教授、龙国富教授、赵彤副教授进行点评。

6月8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黄南松为我院师生作题为“Chinese Teaching at US Universities”的讲座。

6月9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黄南松为我院师生作题为“World-Readiness Standards, Curriculum Design&Implementation”的讲座。

6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公共教学二楼2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七讲:章服之实”的讲座。

6月10日,法国国家科学院贝罗贝(Alain Peyraube)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汉语句法与语义演变:类推,重新分析,外借”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陈前瑞教授主持。

6月13-14日,我院组织教职工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

6月15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黄南松为我院师生作题为“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al Proficiency”的讲座。

6月16日,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曾永义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散曲、戏曲流派说’之溯源、建构与检讨”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朱万曙教授主持。

6月16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黄南松为我院师生作题为“Grammar Research & Grammar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讲座。

6月16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研究教授薄国强(Roland Boer)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爱之伤: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爱’”的讲座。

6月18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黄南松为我院师生作题为“Reanalysis of Chinese Verb Reduplication”的讲座。

6月19日,我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李禄兴在苏州校区修远楼303教室为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作题为“汉硕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的讲座。

6月20日,我院徐正英教授的“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我院梁坤教授的“俄罗斯生态思想与生态文学研究”、冷成金教授的“唐诗宋词审美类型研究”分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立项。

6月2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商伟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野叟曝言》的欧罗巴想象与儒家宗教征服”的讲座。

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逸夫第二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沈从文八讲第八讲——沈从文的接受史”的讲座。著名学者钱理群、赵园参与对谈。讲座由我院李今教授主持。

6月25日,我院2015年学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八百人大教室举行。副校长洪大用出席并致辞。仪式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我院共有344名学生被授予学位,其中学士58人,学术型硕士97人,专业型硕士69人,博士23人,另有97名留学生获得学士学位。

6月25日,我院2015届毕业晚会“博物馆奇妙夜”在博物馆举行。

6月29日,我院张永青教授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七月

7月1日,我院“新奥国际青年教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教授薄国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特中心项目立项。

7月2日,我院退休教师赵静贞(1922-201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7月2日,我院曾祥波副教授成果“宋诗史释”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7月6-9日,由我院主办、河南安阳工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神学与人文学”暑期国际研讨会于安阳工学院举办。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格拉斯哥大学、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马里兰洛约拉大学、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7月18日,由我院和《当代电影》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可见的左翼”——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在八百人大教室开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我院教授杨慧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樊国宾、《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舫、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陈坚、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张建勇、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等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报社和出版社的近百人出席开幕式。研讨会由我院副院长陈奇佳主持。

7月,荷兰莱顿大学Marinus Van Den Berg副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harles A. Laughlin教授、澳门大学Jin Xu教授、香港大学Yu Yan讲师、耶鲁大学Chloë Starr副教授任教暑期学校。讲授课程分别是:“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当代纪实文学与纪录片”、“形式语法研究”、“京剧艺术鉴赏与研习”和“中国与日本的基督教文学”。

 

八月

8月6日,我院1979级本科院友、华辰拍卖行董事长、北京拍卖协会会长甘学军先生参加我院首期“院友茶座”。

8月21-23日,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处长王奇、我院院长孙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8月3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梁鸿来我院报到,正式入职创造性写作教研室。

8月31日,党政教辅人员选留毕业生罗观来我院报到,正式入职我院国际交流办公室。

8月31日,我院杨联芬教授的成果“‘京味儿’小说的晚清视域”获北京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立项。我院青年教师陈涛的成果“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北京城市空间研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立项。

 

九月

9月1日,我院陈倩副教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进修。

9月6日,我院青年教师苏涛的成果“战后香港‘南来影人’研究”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9月9日,我院喜迎438名新生。其中,中国学生共268人:本科生51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96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92人,博士研究生29人;留学生共170人:本科生67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3人,语言进修生97人。

9月9日,我院2015级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双雪涛小说《大师》获由《西湖》杂志社、杭州市文联创研室颁发的“第五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

9月10日,我院青年教师陶曲勇的成果“两周金文惯用语辑考”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项目立项。

9月11日,我院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开班迎新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开班迎新会上,我院院长孙郁教授、阎连科教授、刘震云教授、青年教师张悦然等知名作家和学者与第一届创造性写作学员张楚、崔曼莉、南飞雁、杨薇薇、孙频、双雪涛、侯磊、郑小驴见面。

9月15日,我院主办的“第五届驻校诗人陈育虹诗歌及译诗朗诵会”在公共教学二楼2109教室举行。

9月15日,陈雨露校长到我院看望孙郁院长。

9月16日,北京市社科联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召开开题会。本课题由我院“新奥国际青年教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薄国强教授主持。

9月16日,我院2015年迎新大会暨第十届谢无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公共教学楼1602教室举行。副校长查显友,我院院长孙郁,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副院长徐楠、陈奇佳、徐建委,副书记胡玲莉,各学科带头人、教授,各教研室主任,各新生班主任以及驻校诗人陈育虹应邀出席。迎新大会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9月19日,我院举行1964、1965级院友入学50周年返校活动。

9月23日,我院第一个院级学生实践项目2015年暑期大汶口古镇学生考察实践项目成果结项报告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进行。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副院长徐楠、陈奇佳,副书记胡玲莉,教授徐正英以及中天伟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宗琦、总经理李飞等听取了调研成员对“大汶口繁荣计划”的考察汇报。

9月24日,由我院国际写作中心主办的“诗人作为译者”中外诗人国际研讨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德语诗人伊尔马·拉库萨(Ilma Rakusa<, span="">)、瑞典诗人约纳斯·穆迪格(Jonas Modig)、德国诗人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罗马尼亚诗人玛格达·卡尔聂奇(Magda Carneci)、西班牙语诗人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victor Rodriquez-Nunez)、日本诗人平田俊子、美籍诗人麦芒、英籍诗人杨炼、台湾诗人陈育虹,中国大陆诗人西川,我院王家新教授,以及诗歌批评家唐晓渡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我院王家新教授主持,张靖博士担任翻译。  

9月26日,我院郑志良副教授在北京大学参加“《儒林外史》新文献研讨会”,就其先后发现的《儒林外史》研究新文献作专题报告。郑志良副教授在吴敬梓好友宁楷的《修洁堂初稿》中发现了《〈儒林外史〉题辞》,这为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小说第五十六回真伪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引学界热议。

9月,我院杨联芬教授成果《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是今年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唯一一部入选成果,也是继2013年我院教授朱万曙《徽商与明清文学》、2014年教授孙郁《鲁迅与俄国》后我院连续三年第三部入选成果。

9月,由我院推荐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入选教育部、国家外专局2015年度“海外名师”项目,这是我院继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大卫·贾斯柏(David Jasper)2012年入选“海外名师”项目后,第二位入选该项目的外国专家。

9月,我院杨慧林教授的专著《意义——当代神学的公共性问题》、张国风教授的专著《太平广记会校(附索引)》分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十月

10月,我院杨庆祥副教授荣获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

10月,“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者就历代汉字、汉字理论与汉字发展史、域外汉字、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少数民族文字等问题进行讨论。

10月7日,我院退休教师周忠厚(1938-201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10月12日,经学校批准,我院成立国际交流办公室,撤销培训及综合事务办公室。调整后的科级机构为:学院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办公室、党团学办公室和国际交流办公室。

10月16日,我院孙柏副教授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父亲形象的变奏——《烈日灼心》的社会文化内涵”的讲座。

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暨2015年新生运动会举行。我院获得本届新生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10月17日,我院2001级本科校友返校活动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

10月19日,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会议(2015)在世纪馆北大厅召开。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教授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理事会成员包括德国歌德学院(中国区)阿克曼(Michael Ackermann)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恰德(Robert Chard)教授,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培高德(Cord Eberspacher)教授,斯洛伐克科学院高利克(Marian Galik)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贾斯柏(David Jasper)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柯马丁(Martin Kern)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马可林(Colin Mackerras)教授,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欧凯(Bülent Okay)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罗流沙(Alexey Rodionov)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司马懿(Chloë Starr)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李夏德(Richard Trappl)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曹伯义(Carsten B. Thøgersen)教授,瑞士巴塞尔大学韦宁(Ralph Weber)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教授,中国翻译协会黄友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北京大学王博教授,孔子学院总部王甬博士和我院杨慧林教授。会议由我院杨慧林教授主持。

10月19日,斯洛伐克国家科学院教授高利克(Marian Galik)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思考1980年后的世界文学、圣经以及中国”的讲座。

10月19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我院“海外名师”大卫·贾斯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一位西方神学家对汉语基督教神学发展的思考”的讲座。

10月19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司马懿(Chloe Starr)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解读汉语基督教神学:汉学、神学还是国学?”的讲座。

10月19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流沙(Alexey Rodionov)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孔子学院对21世纪汉学发展会有何作用?”的讲座。

10月19日,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曹伯义(Carsten B. Thøgersen)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软实力——一种日落现象?”的讲座。

10月19日,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汉学与中国学术:为了知识的整合”的学术演讲。

10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恰德(Robert Chard)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西方的汉学家何谓?我们在此何为?”的讲座。

10月20日,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教授培高德(Cord Eberspacher)为我院师生作题为“理解汉语:作为德国汉学先驱者的翻译与翻译家们”的讲座。

10月20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Martin Kern)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上古中国与21世纪汉学:回顾与展望”的讲座。

10月20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马克林为我院师生作题为“21世纪早期西方汉学潮流”的讲座。

10月20日,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教授欧凯(Bülent Okay)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土耳其汉学研究之未来展望”的讲座。

10月20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李夏德(Richard Trappl)为我院师生作题为“21世纪的汉学:挑战与责任”的讲座。

10月20日,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韦宁(Ralph Weber)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欧洲的全球研究与汉学”的讲座。

10月25日,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永乐大典》的编纂、辑佚和语言文字学古籍”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朱万曙教授主持。

10月25日,我院青年院友座谈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从1991级本科到2006级本科的十多名青年院友代表齐集会场,为我院的院庆工作和校友会建设献言献策。座谈会由我院党委副书记胡玲莉主持。

10月28日至29日,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国际化部门主任刈间文俊(Karima Fumitoshi)率领第二届“深思北京”学生访华团访问我院,与我院师生进行为期两天的交流互动。我院院长孙郁、党委书记朱冠明、副院长徐楠、副院长陈奇佳及副书记胡玲莉等参加会见活动。

10月29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刈间文俊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影视里的日本形象演变”的讲座。

10月30日,我院1961级本科院友、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在国学馆111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国学和六经的价值伦理”的讲座。

10月30日-11月1日,由我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第八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举行。

10月31日,我校第七届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国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主办,国学院团委承办,我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协办。我院副院长徐楠担任评委。

 

十一月

11月1日,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宋文辉教授来我院报到,正式入职我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11月4日,耶鲁大学神学院院长乔治·斯特林(Gregory E. Sterling)在人文楼五层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德行的限度”(When Virtue Is Impossible)的讲座。讲座由我校宗教高等研究院和哲学院主办,我院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协办。讲座由哲学院院长姚新中主持。

11月4日,中国传媒大学李佐丰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上古汉语语法中的数量研究——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11月5日,我院教师的成果“日本藏汉文古字书集成与整理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11月6日,国学院陈壁生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文明变局中的曹元弼”的讲座。

11月10日至11日,我院举办宫廷戏曲研究论坛。

11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殷墟甲骨文部首的整理与研究”的讲座。

11月12日,我院退休教师王文凤(1928-2015)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1月14日,我院55周年院庆活动之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我院分会成立仪式在汇贤大厦C座401室举行。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主任、原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我院1965级本科校友朱维群,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前中文系主任陈传才、章安祺,我院杨慧林教授、党委书记叶君远,现任院长孙郁、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裴晟,《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以及我院历届校友代表出席成立仪式。仪式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11月14日,由国际学院主办、我院协办的“汉语研究与汉语教学研讨会”在苏州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苏州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家开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华我院等院校的近三十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我院汉语专业苏州负责人张璐副教授主持。

11月14日至15日,由我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清代戏曲与宫廷文化”第二次研讨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举行。我院朱万曙教授、郑志良副教授以及国学院谷曙光副教授出席会议并宣读论文。

11月1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沈阳教授在苏州校区为汉语国际教育师生作题为“命题否定和反向赋值——试析‘才’字句和‘就’字句的意义对立和意义的反转现象”的讲座。

11月21日至22日,周秦汉唐读书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研究的新范式”。会议由我院副院长徐建委主持。

11月27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弛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国中古佛教文学研究的若干省思”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朱万曙教授主持。

11月27日,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松江崇副教授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试谈唐五代的两类量词及其语义功能的差异”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11月28日,由我院与《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举办, , ,淮北师范, 大学我院协办的“空间维度的中华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暨主题发言在莫扎特音乐厅举行。开幕式由我院朱万曙教授主持。

 

十二月

12月1日至5日,我院组成学生访问团回访东京大学,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国际化部门主任刈间文俊负责此次回访接待。本次学生访问团由我院副院长徐建委带队,副书记胡玲莉陪同,包括两名本科生、两名硕士研究生和两名博士研究生。

12月4日,我院2012级本科宿舍知行二楼511被评为2014-2015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十佳宿舍”。

12月4日,我院邢华、张培均被评为2014级本科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2014级本科生王超、白璐、刘志颖、孙赫获团嘉奖,2014级本科生王梦瑶、荷丽敏、管文文获连嘉奖。

12月5日,我院举办第二届北京青年语言学者(U50)学术交流会。

12月7日,我院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办“《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学术研讨会。

12月7日,“历史”、“政治”与“文学”书写国内学术交流会在我校举办。

12月11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华学诚在修远楼315教室为苏州校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作题为“古书语言解读:时代观念·方域观念·词义系统”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陈满华教授主持。

12月12日至14日,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汇释汇校”专家咨询研讨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课题组成员及来自香港和大陆高校的十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研讨会由我院杨慧林教授主持。

12月13日,“《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讨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我院院长孙郁主持。

12月13日,第七届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总决赛在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北京赛区参加了该项赛事,继赢得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后再次夺得冠军。我院2013级学生燕昭宇系人大代表队成员之一。

12月14日,我院“文学的伤逝:阎连科对话科尔姆•托宾”座谈会在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举行。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作题为“文学的伤逝”的演讲,之后我院阎连科教授与科尔姆•托宾进行关于文学创作的对话。

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焕生在明德法学楼0102教室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漫谈西学古典的学习和翻译”的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华夏出版社协办,我院彭磊副教授主持。

12月20日,我院王昕教授的成果“国学‘子部小说’研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我院陈前瑞教授的“汉语体貌、时制与情态范畴的互动研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12月22日,“习近平治国理政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12月26日,北京语言大学进修学院姜丽萍老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综合课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讲座。

12月2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在国学馆111教室为我院古典学专业师生作题为“从礼理之辨看中国文化的特性”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彭磊副教授主持。

12月29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前系主任洪昔杓带领12名梨花女子大学研究生访问我院。在座谈会上,我院副院长徐楠致欢迎辞,我院杨联芬教授作了题为“材料与问题——现代文学研究空间如何拓展”的报告。会后,洪昔杓教授一行观摩了“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的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