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事 记
一月
1月10日,我院召开了参加教育部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启动工作会,孙郁院长、张永青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及相关教辅人员参加了会议。
1月31日,我校原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我院退休教师王宗伯教授(1926—2012)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86岁。
1月到3月,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应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Michael Loewe)的邀请,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Hall)进行学术访问与研究,广泛参与了该校各院系的学术研讨会,还与多位剑桥学者和院系负责人进行了对话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我院与剑桥大学东亚系和宗教学院之间的学术合作关系。耿幼壮教授已被聘为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
二月
2月18日,我校原语言文字研究所副所长、我院退休教师胡瑞昌教授(1931—2012)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1岁。
2月28日至3月3日,我院耿幼壮教授应邀访问格拉斯哥大学,在文学、神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作了题为“斯宾塞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Stanley Spencer)的学术演讲,会见了A&HCI来源刊物Religion and Literature杂志的主编Andrew Hass教授,就该杂志与《基督教文化学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三月
3月1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原国家语委普通话推广处处长袁钟瑞莅临国际学院,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全体师生作了主题为“推广普通话与语言文字规范”的讲座。
3月15日至17日,我院杨慧林教授、耿幼壮教授应邀访问英国伯明翰大学,并参加主题为“艺术与神圣”(Fine Art and The Sacred)的学术研讨会。
3月16日,台湾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曹逢甫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语言学专业的师生作了题为“峇峇語(Baba Malay)的性质与来源”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劲松教授主持。
3月16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副教授、中文部主任、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周明朗的报告“世界普通话?——汉语全球化与中国的国际汉语推广”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讲座由我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张璐博士主持。
3月21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文院含英,学以致远”开幕式暨舒乙先生“北京文化及其传统”讲座在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著名学者、前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
3月26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姜涛副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作了主题为“五四时期的文学‘志业’观念”的讲座。
3月26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系列讲座第二场——“上帝之瞳:《金陵十三钗》的西方主义和性别叙事”
在公共教学三楼3206教室举行,由我院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孙柏副教授主讲。
3月28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系列讲座第三场——“法学与文学——刑事错案的两种解读”的讲座在公共教学三楼3104教室举行,由我校法学院何家弘教授主讲。
3月30日,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谢小庆教授在公共教学三楼3104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发展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讲座。
3月下旬,我院王家新教授应邀参加奥地利第四十二届劳瑞舍文学节(Rauriser Literaturtage)。劳瑞舍文学节为奥地利最重要的文学盛会,每届邀请二十位来自德语国家和作品被译成德文的其他语种的著名作家、诗人参加,王家新为第一位受到邀请的中国作家。其中,王家新的朗诵和访谈在24日晚的闭幕式及朗诵会上进行。王家新教授朗诵了四首短诗和长诗《少年》的片断,回答了Sabine教授关于“诗歌与历史”、“诗歌与真实”、“中国当代诗歌与西方诗歌”的提问,并回顾了数年前在萨尔茨堡访问诗人特拉克尔故居的经历。
3月,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公布了2012年度各类外国文教专家聘请项目入选情况,我院推荐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大卫•贾斯珀(David Jasper)教授入选教育部“海外名师”项目,这也是我校继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宗智教授、国际学院Kajal Lahiri教授和统计学院周晓华教授之后入选的第四位“海外名师”。
四月
4月5日,“锦时留声”——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五四文化艺术节音乐素质比赛在明德堂举行。我院与国学院联队表演了由我院劳马教授作词,国学院马洲洋作曲的原创曲目《咏思——路过你的家乡》以及电影《千与千寻》片尾曲《Always with Me》,以优异成绩进入决赛并获得二等奖。
4月5日,我院离退休教授郑国铨(1928—2012),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5岁。
4月6日,由校团委主办、我院承办的第十八届五四文化艺术节——“我诗依旧”诗歌朗诵比赛决赛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办。我院2010级本科生李享的独诵《祖国啊,我要燃烧》以及群诵《青春的梦想》荣获二等奖。
4月8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系列讲座第四场“生旦净末丑——戏说戏曲角色的来龙去脉”在公共教学二楼2409教室举行,由著名戏剧学者、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曾永义先生主讲。
4月10日,由美国的部分中小学校长、教育局长以及教师、大学行政人员和大学生组成的美国教育访华团访问国际学院,并同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生开展“中美语言教育师生座谈会”。
4月11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系列讲座第五场——“关于经典与意义的关系——中国人如何研读西方经典”的讲座在公共教学三楼3405教室举行,由我院杨慧林教授主讲。
4月14日,由我院和书报资料中心联合承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14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杨慧林副校长出席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5所全国重点大学的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参会。会议以“百年中文学科制度之回顾”为主题,讨论了中文学科发展的问题与困境、中文学科的边界、中文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特色建设、中文本科教学质量与评估、中文学科教学制度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境、国际化口号下中文学科的生存空间、中文学科在理工科大学发展的思考等问题。
4月14日,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了“京城旧事——首都博物馆之游”活动。
4月14日至20日,我院刘震云教授应邀与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起参加英国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
4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姚小平教授做客国际学院,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作了主题为“近代西方人怎样认识汉语结构”的讲座。
4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五四文化艺术节——“国艺风华”小品与曲艺大赛决赛于明德堂举行。我院王斯璇和张新明合作的相声《天天向上》荣获二等奖。
4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圣元研究员为我院文艺学专业的师生作了主题为“从建筑、修史、收藏看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倾向”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张永青副院长主持。
4月19日,我院许鹏教授做客国际学院,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作了主题为“走向布达拉——解读西藏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藏传佛教”的讲座。
4月19日,“剧星风采”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五四文化艺术节情景剧颁奖晚会在明德堂举办。我院参赛作品《小丑说》获得二等奖,2011级本科生许林云获得最佳编剧奖。我院最终荣获第十八届五四文化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4月20日,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刘纪蕙教授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作了主题为“‘一分为二’或是冷战结构内部化:重探矛盾论以及历史发生学的问题”的讲座。
4月20日,我院第六届文学节系列讲座第五场——“漂泊的文学——散文与人和物的关系”讲座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举行,由作家聂尔主讲。
4月2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洪波教授带领的由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组成的45人访学考察团访问国际学院,并与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体硕士生进行座谈。当天,洪波教授还作了主题为“无定‘把’字句的生成机制”的讲座。
4月22日,“通识教育大讲堂•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第四讲在公共教学一楼1602教室举行,由我院杨慧林教授主讲,主题为“基督教文化与当今世界”。他介绍了基督教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基督教、基督教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处境和影响。
4月24日,国际著名犹太教研究专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Edgar M. Bronfman讲座教授彼得•奥克斯(Peter Ochs)携其夫人凡妮莎•奥克斯教授(Vanessa Ochs)访问我院,并作了主题为“经文辨读:过去、现在及未来”(Scriptural
Reason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主持。
4月26日,我院在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举办“第三届驻校诗人顾彬诗歌朗诵会”。来自我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朗诵了顾彬(Wolfgang Kubin)德文原诗及中文译文诗,并与顾彬本人进行交流互动。
4月27日至28日,我院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合办“经典诠释与文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4月,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
五月
5月5日,“《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简史》作者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人文楼七层会议室召开。
5月11日,贺阳副院长、张永青副院长及院长助理朱冠明一行来到国际学院,看望2010级和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
5月14日至16日,我院陈满华教授赴纽约城市大学参加“第十届纽约国际汉语教学大会:中国语言文化阐释中的全球视角”(the 10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Chinese: “Global Perspectiv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struction”)。
5月16日,我院女子篮球队在2012年校女子篮球甲级联赛决赛中击败国际关系学院,获得三连冠。
5月17日,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校长J.Keith Motley、副校长Kathy Teehan、副教务长Eunsook Hyun、化学系副教授Deyang Qu一行访问我院。
5月18日至19日,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赴台湾辅仁大学参加以“主体际性与多元关系”为主题的第三届天主教学术研讨会,并作了“祈祷的现象学与倾听的艺术——论让•路易•克里田的神学与艺术思想”的主题发言。
5月23日,我院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在逸夫会堂第二会议室召开。
5月25日,我院杨慧林教授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
5月25日,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教授、前院长Larry Hurtado和现任院长Stewart J Brown教授访问我院。
5月29日,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秀岩访问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Kanoi高中,推广中国文化。
5月30日,美国安姆赫斯特大学拉丁美洲与拉美文化系依兰•斯塔文斯(Ilan Stavans)教授作了主题为“经典的魅力——《百年孤独》与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孙郁院长主持,沈阳师范大学史国强教授担任翻译。
5月,我院获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先进集体”。
六月
6月5日至9日,我院与澳门大学合办“天主教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学术会议,我院耿幼壮副院长出席会议。
6月6日,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潘海华教授做客我院,并作了主题为“领属话题结构的语义语用允准条件”的讲座。
6月8日,美国海军学院终身教授胡文泽做客国际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作了主题为“‘把’字句语法意义的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讲座。
6月9日,为庆祝校庆75周年,由校青协倡议举办、各院工会与青协协办的义卖活动在明德广场举行。我院邀请了著名作家、我院阎连科教授与冷成金教授进行现场签售书籍活动。
6月19日至20日,我院与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与西方:宗教、政治与伦理”的学术研讨会。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作为会议召集人之一,与伦敦国王学院Oliver Davies教授、姚新中教授共同主持了为时两天的研讨,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大约20名学者与会,围绕着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杨慧林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了Scriptural Reasoning and the Hermeneutical Circle的主题发言。
6月30日,2012届毕业生毕业离校,我院共有302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88名,学术型硕士生87名,专业型硕士103名,博士生24名。
6月30日,我院王林英副书记获得北京市教工委颁发的“2011-2012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七月
7月4日至8日,我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金海鹰博士赴韩国首尔参加茶山诞生250周年纪念茶山学国际学术会议。
7月9日至10日,由我院文艺思潮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史国际论坛——“小说的读法”在北京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开幕式上致辞。我院程光炜教授、孙郁教授,北京大学洪子诚教授、陈晓明教授,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日本和光大学加藤三由纪教授等30余位来自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青年博士参会,他们通过不同的小说文本,对“小说的读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7月23日,耿幼壮教授在《文学与神学》(Literature and Theology,2012年第3期)上发表英文论文《神迹与革命性的反转:伊格尔顿的神学转向》(Miracles and Revolutionary Reversals: Terry Eagleton’s Theological Turn)。
7月,美国德克萨斯州贝勒大学D. H. Williams教授、伊利诺伊贾德森大学Sharon Kim教授、美国汉密尔顿学院王卓异副教授等3位海外学者代表我院任教我校暑期学校。
八月
8月10日,“《全清戏曲》整理编纂研讨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6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洛杉矶分校的20余位古代戏曲专家与会。杨慧林副校长到会致辞,并与孙郁院长共同向《全清戏曲》编委会成员及子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聘书。朱万曙教授还代表项目组和编委会与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金鑫荣签订了合作出版协议。
8月27日,我院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与神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经文辩读:意义与语境”(Scriptural Reasoning: Its Meaning and Context)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与格拉斯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大卫•贾斯珀(David Jasper)教授共同主持了研讨会,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斯特林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美国拉斐特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10位专家及青年学者与会。
8月28日至31日,由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美国UB基金会及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第八届“人文学与神学”暑期国际研讨班在国际学院召开。本届暑期班的主题为“人文学、古典学研究及神学资源”,共有来自海内外60余名学者与会。
8月31日,我院新教师应届博士毕业生江棘报到,正式入职我院戏剧戏曲学教研室。
8月31日,我院新教师应届博士毕业生张悦然报到,正式入职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8月31日,党政教辅工作人员张靖报到,正式入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8月31日,党政教辅工作人员吴壹香报到,正式入职学院办公室。
九月
9月5日至6日,我院杨慧林教授应邀访问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2012年理事会及学术研讨会,就其所领导的“经文辩读与比较文学”专业委员会上一年度的工作做了详细汇报,并被推举为下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会理事候选人。杨慧林教授还应邀作了“被时间遗忘的诗性智慧:中国语境下对Christopher Smart的解读”(The Long-Forgotten “Poetic Wisdom”: Reading Christopher Smart in
Chinese Context)的主题发言。
9月上旬,我院教授、著名诗人王家新应邀参加斯洛文尼亚第27届维伦尼察(Vilenica)国际文学节。该文学节为中欧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国际文学节之一,每年邀请众多来自中欧和其他国家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出版人参与,许多著名作家、诗人,如奥地利作家汉德克、捷克作家昆德拉、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波兰诗人赫伯特、扎加耶夫斯基等等,都曾参加过该文学节并获得过“维伦尼察文学奖”。王家新为第一位应邀参加维伦尼察国际文学节的中国大陆诗人。文学节期间,王家新的诗和朗诵受到与会诗人和听众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
9月12日,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电影《白鹿原》导演王全安等齐聚逸夫会堂,出席我院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庆典暨名家学术论坛”,与人大师生展开精彩对话。我院孙郁院长,程光炜、徐正英、耿幼壮、张永青等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我院学生参加讨论。
9月19日,美国知名写作导师、西北大学教授杰里•克里弗(Jerry Cleaver)在公共教学三楼3103教室作了主题为“情感的力量”的讲座。我校外国语学院李华副教授担任翻译。
9月26日至27日,杨慧林副校长赴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参加“中加通识教育合作论坛”,并作了Inter-faith Dialogue and Implication of Scriptural Reasoning的主题发言。
9月27日,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齐沪扬教授在国际学院修远楼213室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生作了主题为“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法应该研究什么”的讲座。
9月27日,我院新教师博士后饶静报到,正式入职我院文艺理论教研室。
9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大卫•贾斯珀(David Jasper)教授访问我院,探讨了“重回神学思考范式”的问题。
十月
10月3日上午,我院在人文楼二楼会议室举办了1988级本科校友返校接待活动。我院贺阳副院长、王林英副书记等出席。
10月3日上午,以“百年学术制度的形成与流变”为主题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12”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我院承办,国学院、历史学院、艺术学院、哲学院协办,是庆祝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的一次重大学术盛会。海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众多学者齐聚一堂,就百年来中国学术制度形成与流变的基本脉络、基本特征以及在当下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10月3日,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世纪馆举行。经评选委员会一致决定,我院刘小枫教授的著作《刘小枫集》(华夏出版社,共13卷)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
10月5日至6日,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赴澳大利亚纽斯卡尔参加“Theology and Treason”学术研讨会,并作了“Miracles and
Revolutionary Reversals”的主题发言。
10月12日至15日,我院朱冠明副教授赴韩国交通大学参加第六届佛经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13日至11月3日,我院胡玲莉老师参加学校管理职员海外培训团,赴美国芝加哥大学Graham学院进行管理职员实习与培训,了解美国高等教育概况及美国高校的管理制度。
10月14日,“玉振金昇”——纪念人民艺术家叶盛章诞辰100周年暨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成立5周年大会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同志,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张国祥同志,叶盛章先生弟子代表张春华先生,著名京剧史论家钮骠先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杨化玉同志,叶盛章先生独子叶钧先生,中国戏剧学院副院长周龙先生,叶龙章先生夫人马禄德女士,以及陈雨露校长、杨慧林副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10月19日,英国剑桥大学神学系钦定讲座教授、三一学院资深成员(Foundation Member)戴维•福特(David Ford)访问我院,并作了主题为“想象的与实践的基督教——尼哥德慕的过去与现在”(Imaginative and Practical Christianity: Nicodemus Then and Now)的讲座。他通过分析《约翰福音》中有关尼哥德慕的经文,提出经文的诠释空间应被充分打开的见解。讲座由我院副院长耿幼壮教授主持。
10月24日至11月2日,我院梁坤教授赴台湾中兴大学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学术研讨会。
10月26日,著名社会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英语系祝畹瑾教授访问国际学院,并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师生进行座谈。
10月31日,我院朱万曙教授在公共教学三楼3308教室作了主题为“明清时代的商与文”的讲座。
10月31日,我校国学院梁涛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亲亲相隐’之争的学术史考察”的学术讲座。
10月,我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青年民族乐团二胡首席兼京胡演奏员张晔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2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
十一月
11月3日至6日,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奥利弗•戴维斯(Oliver Davies)、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何乏笔、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汉考克(Christopher Hancock)、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寇志明(Jon Kowallis)、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富雷(Fredrik Fällman)来我院做短期访问。
11月3日,由我校与国家汉办共同举办、我院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明德堂召开,共有一百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汉学与当今世界”,共设有“‘新汉学’的趋势与展望”等五个议题,意在梳理传统汉学与当代研究的承续,推进中国主流学术与海外汉学的沟通,探讨世界对中国的阐释以及“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通过语言与思想、汉学与国学、“新汉学”与世界大势的相生互动,使“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大会还设有一个大会专场及两个专题论坛,对大会议题进行更为开放和更加具体的延伸。
11月4日,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莱•索因卡(Wole Soyinka)访问我院,并出席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之“中外文学获奖者论坛”,与我院的阎连科、刘震云、张悦然等作家进行了文学创作对话。
11月8日至12日,我院章欣博士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第三届中文教学论坛。
11月9日,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中文系李如龙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论汉语和汉字的关系”的讲座。
11月12日,我院朱冠明副教授专著《〈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研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度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生前捐资设立的,评奖活动每两年一次,于双数年份举行,至今已评选十六次。本次评奖共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11月12日至18日,我院“国际写作中心”举办第一届国际诗人工作坊——“诗人作为译者”。希腊诗人安纳斯塔西斯•维斯托尼提斯,美国诗人乔治•欧康耐尔、詹妮弗•克诺罗弗特和明迪,西班牙诗人宫碧兰,克罗地亚诗人、翻译家米诺斯拉夫•柯瑞恩,德国诗人、翻译家顾彬,韩国诗人崔东浩和朴渼山,香港诗人梁秉钧和史春波,内地当代诗人西川、蓝蓝、胡旭东和王家新,以及我院孙郁教授、李今教授等评论家出席。这是中国内地大学首次举办“国际诗人工作坊”朗诵会与研讨会系列活动。
11月12日,扬州大学文学院张其昀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论音义结合之相对有理性——传统语言起源观补正”的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孟蓬生研究员以及我院部分师生听取了讲座。
11月14日,我院2010级本科基地班被评为“2011-2012学年北京市级先进班集体”。
11月15日,我院新教师韩慧英报到,正式入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
11月16日,奥地利籍雷立柏(LeopoldLeeb)教授报到,正式入职我院外国文学教研室。
11月17日,由冯小刚导演、我院刘震云教授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荣获第7届罗马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最佳影片金蝴蝶奖以及意大利电影协会最佳摄影奖。
11月24日,由我院、《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学术研讨会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各大报社的记者共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旭东主持,杨慧林副校长出席并致辞。
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伯江教授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作了主题为“语法观察和语法解释”的讲座。讲座由我院董正存博士主持。
11月30日,我院孙郁教授在公共教学一楼1205教室作了主题为“胡适的困境”的讲座。
11月30日至12月10日,我院孙郁院长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邀请,赴德国弗赖堡市、波兰皮切斯诺市进行“非政府组织的文化职能”考察调研。
十二月
12月1日至9日,我院孙郁院长陪同程天权书记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安卡拉大学,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访问考察,加强我校和西亚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12月2日,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Michael Loewe)访问我院。
1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孟蓬生研究员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章’字的前上古音”的讲座。讲座由古代汉语及古典文献教研室主任赵彤副教授主持。
12月5日,著名导演冯小刚,著名作家、编剧我院刘震云教授携新片《1942》来到明德堂与人大学子亲切见面交流。一千余名人大学子现场观看了影片并与冯小刚导演、刘震云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12月12日,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黄子平在明德法学楼0402教室为人大师生作了主题为“饥饿艺术家”的讲座。
12月12日,我院团委组织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大会在求是楼0223教室召开。我院团委书记黄彦菲,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媒体总社各级学生骨干参加了这次会议。
12月12日,我院知行四楼406女生宿舍(2011级本科生)荣获第一届“十佳宿舍”展评会“最佳舍胞风采奖”和“十佳宿舍”荣誉称号。
12月24日,北京大学袁毓林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主题为“‘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的讲座,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也通过远程直播同步听取了讲座。
12月27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史金生教授来到国际学院为我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学作了主题为“语法演变中的形义互动和语用推理”的讲座。讲座由国际学院副院长陈满华教授主持。
12月28日至29日,美国西东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系教授陈东东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分别作了主题为“什么是最佳对外汉语教学法”和“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及声调教学”的讲座。
12月28日,我院朱万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与文献研究》项目组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文学评论》杂志资深编审张国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院院长文日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组成的专家组与会评议,项目顾问、著名戏曲史家、南京大学文学院吴新雷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吴书荫教授莅会指导。我院孙郁院长、张永青副院长、李炳海教授、冷成金教授及古代文学学科的部分老师、项目组部分成员参加了报告会。
12月,我院程光炜教授的著作《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
12月,我院邹颖博士在A&HCI来源刊物Late Imperial China发表英文论文Cross-dressing and Other Disguises in Zaisheng 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