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汇录
2018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导师 |
1 |
熊婧 |
汉译文学编年考录及研究(1930—1937)——以重要文学刊物为例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今 |
2 |
时霄 |
十八世纪英国新古典主义文人的信仰与怀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耿幼壮 |
3 |
黄峰 |
论哈罗德·布鲁姆的“逆-返式批评”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4 |
魏琳 |
庞德:旋涡中的美国诗人及其力的追寻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耿幼壮 |
5 |
于伟 |
叶维廉与中国现代诗学精神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高旭东 |
6 |
雷欣翰 |
《鹖冠子》研究 |
古典学 |
刘小枫 |
7 |
乐绍池 |
重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人文精神讨论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马俊杰教授 |
8 |
何利娜 |
阅读构形-托尼·本尼特的文化理论研究 |
文艺学 |
卢铁澎 |
9 |
龙卓婷 |
宗法正义与城邦正义——埃斯库罗斯《和善女神》中的政治神学问题 |
文艺学 |
刘小枫 |
10 |
罗京 |
考德威尔的自由理论研究 |
文艺学 |
张永清 |
11 |
张丽- |
巴赫金表述诗学研究 |
文艺学 |
张永清 |
12 |
刘聪 |
诗歌翻译对异质性的追求与新诗的现代化 |
现当代文学 |
王家新 |
13 |
田婷 |
汉语会话中认识情态与示证范畴的互动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陈前瑞 |
14 |
严佳 |
英语在郑州市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影响力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松 |
15 |
杨佳 |
双音节动作动词范畴层次与功能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李泉 |
16 |
赵志强 |
现代汉语典型情态动词与形容词的组配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陈满华 |
17 |
曹继阳 |
汉语口语语篇衔接手段与衔接成分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李泉 |
18 |
董洪杰 |
西安坊上回民语言变异与身份认同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松 |
19 |
翟猛 |
左翼文学中的革命暴力书写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今教授 |
20 |
赵天成 |
重构“昨日之我”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21 |
张婷 |
周作人民俗学思想的日本元素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孙郁 |
22 |
刘润涛 |
鲁迅思想的起源(1881-189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杨联芬 |
23 |
解陆陆 |
宋代志怪小说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王昕 |
24 |
罗妍 |
人神之间: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复调”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梁坤 |
25 |
NGUYEN HUU HIEN |
《金刚经》在越南李——陈朝代的传播及其影响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2017年
序号 |
姓名 |
专业 |
导师 |
论文名称 |
1 |
张计连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勇先 |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认同问题研究 |
2 |
葛体标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法则的暴力及克服之途——从荷尔德林到阿甘本 |
3 |
王 霞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章安祺 |
在诗与历史之间——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研究 |
4 |
汪翠萍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孙 宏 |
现代牧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
5 |
李金云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世丹 |
零度写作、介入写作及零度与介入之间的写作——保罗·奥斯特小说研究 |
6 |
汪 海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霍拉旭的复仇——论文学的弱行动 |
7 |
简燕宽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外展的图像——论让·吕克·南希的图像思想研究 |
8 |
丁怡萌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恒达 |
在圆周上对永恒的探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 |
9 |
龚迎春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恒达 |
晚清时期中德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
10 |
南 北 |
汉语言文字学 |
殷国光 |
汉语动量范畴表达的历史演变 |
11 |
苗 茜 |
汉语言文字学 |
贺 阳 |
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 |
12 |
毕日生 |
文艺学 |
金元浦 |
阿兰·巴丢“事件”哲学视域中的“非美学”文艺思想研究 |
13 |
张 静 |
文艺学 |
赖大仁 |
欢愉的身体——罗兰·巴特后十年思想研究(1970—1980) |
|
郭 杰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贺 阳 |
现代汉语小句限定性衰减研究 |
15 |
王彩云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张卫国 |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状动结构槽关系研究及语义描绘 |
16 |
鲁 莹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李 泉 |
现代汉语话语强调范畴的构建与研究 |
17 |
马 楠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 松 |
现代汉语语音编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18 |
周敏莉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 松 |
新邵湘语助词研究 |
19 |
杜建鑫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张卫国 |
现代汉语常用语气词的用法及功能研究 |
20 |
关 蕾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李 泉 |
现代汉语方式副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
21 |
程 磊 |
中国古代文学 |
冷成金 |
北宋山水诗研究 |
22 |
姜克滨 |
中国古代文学 |
叶君远 |
明末清初歌行研究 |
23 |
张金明 |
中国古代文学 |
叶君远 |
查慎行诗歌新论 |
24 |
郝美娟 |
中国古代文学 |
詹福瑞 |
北宋吏隐文人研究 |
25 |
赵德波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蔡邕著述与经学之关联 |
26 |
苏爱琴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国风 |
胡适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
27 |
孙文丽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王贵元 |
秦汉铜器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
28 |
张小刚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马俊杰 |
《钟山》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
2016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导师 |
1 |
戴晓光 |
爱欲、修辞与灵魂书写——柏拉图《斐德若》研究 |
文艺学 |
刘小枫 |
2 |
舒炜 |
左翼批评与保守传统——威廉斯文化观念研究 |
文艺学 |
刘小枫 |
3 |
李向利 |
苏格拉底的葬礼演说——柏拉图《默涅克塞诺斯》研究 |
文艺学 |
刘小枫 |
4 |
路庆梅 |
从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到解放的美学:赫伯特·马尔库塞判理论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郭军 |
5 |
朱盈梅 |
北京话语音及其变异的调查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松 |
6 |
连晗生 |
在“见证”与“愉悦”之间:米沃什、布罗茨基和希尼与中国当代诗歌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家新 |
7 |
刘春荣 |
中国大学史的官方叙述和准民间叙述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8 |
陈剑 |
变态和变种——齐泽克反转逻辑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慧林 |
9 |
程艳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昆曲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
文艺学 |
金元浦 |
10 |
崔洁莹 |
论马修·阿诺德批评思想中的权威问题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耿幼壮 |
11 |
蒋秀云 |
过去与未来之间——苏珊·桑塔格的现代性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耿幼壮 |
12 |
李世祥 |
神话与真实:论修昔底德对荷马的批评 |
文艺学 |
刘小枫 |
13 |
戴潍娜 |
未完成的悲剧 ——霭理士思想映照下对周作人的审美性重观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孙郁 |
14 |
李欢 |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重跨文化实践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今 |
15 |
程艳 |
居延新简文字系统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贵元 |
16 |
路志英 |
楼兰汉文简纸文书文字及相关问题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
王贵元 |
17 |
赵晨霞 |
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贵元 |
18 |
曾繁文 |
数字化语境下技术与艺术关系新变 |
文艺学 |
金元浦 |
2015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导师 |
1 |
金香兰 |
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句法功能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李泉 |
2 |
白海君 |
1920年代中后期鲁迅对厨川白村和托洛茨基的选择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黄乔生 |
3 |
曾轶峰 |
诗人与战争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刁克利 |
4 |
董宇宇 |
许浑诗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冷成金 |
5 |
杜智芳 |
詹姆逊批评理论中的形式问题研究 |
文艺学 |
张永青 |
6 |
朴奎贞 |
韩国大邱话语音变异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松 |
7 |
胡红英 |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启蒙意识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今 |
8 |
黄刚 |
《诗经》郑氏笺及相关义例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9 |
贾莹 |
兰州方言语法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陈满华 |
10 |
李立超 |
论余华小说中的鲁迅“传统”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11 |
刘欣 |
保罗·利科“文学—事件”思想研究 |
文艺学 |
卢铁澎 |
12 |
宋玲玲 |
晚期福柯的主体思想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恒达 |
13 |
王亚楠 |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清代-民国 |
中国古代文学 |
朱万曙 |
14 |
马芳 |
魏晋南北朝诗经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徐正英 |
15 |
闫克 |
南阳城区话语音变异研究5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劲松 |
16 |
阮氏明商 |
论莫言小说在越南的接受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17 |
朱敏霞 |
现代汉语正式语体特征变迁的计量分析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贺阳 |
18 |
张伟权 |
“自我意识”的确立——创造社前期和自力文团创作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今 |
19 |
陆萍 |
现代汉语N客V定中结构研究-基于指称化理论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贺阳 |
20 |
刘洋 |
先秦儒、墨、道学派崇圣观念及其文学表现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21 |
朱子辉 |
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冷成金 |
22 |
罗成雁 |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演关系的变革 |
文艺学 |
张永青 |
2014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1 |
胡镓 |
谐剧诗人与民主政治——阿里斯托芬《马蜂》中的政治教育 |
文艺学 |
2 |
陈会亮 |
哈列维《卡扎里》的情节与主题 |
文艺学 |
3 |
何源 |
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 |
文艺学 |
4 |
刘雨雄 |
德国“三杰”新表现主义绘画艺术思想研究 |
文艺学 |
5 |
黄氏冰心 |
汉越社交称谓语对比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6 |
张海涛 |
现代汉语“V+P”结构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7 |
黄美莲 |
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泰语形容词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8 |
刘玥 |
三国吴简文字系统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9 |
张莹 |
清代宫廷月令承应戏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0 |
田胜利 |
《焦氏易林》研究——汉代易学与文学关系透视 |
中国古代文学 |
11 |
肖严 |
人之子与母之子——鲁迅文学世界中的母子关系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2 |
邓谦林 |
台静农的六朝路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3 |
慈明亮 |
周作人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兴起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4 |
范阳阳 |
鲁迅留学时期的“文明”观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5 |
魏华莹 |
《废都》的寓言——双城故事与文学考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6 |
朱厚刚 |
被闯入的乡村世界——论莫言小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7 |
黄庆山 |
“软权力”文化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18 |
殷振文 |
反讽的哲学和哲学的反讽:理查德 罗蒂的后形而上学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19 |
王阿芳 |
理查德•鲍尔斯作品中的后人道主义思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 |
赵丽 |
论L.M.西尔科小说中印第安身份话语的复杂谱系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1 |
曹敏 |
从“自在”到“自为”——约翰·巴斯的小说美学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2 |
侯朝阳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罪与救赎思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3 |
康毅 |
露西伊丽格瑞晚期思想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4 |
张东芹 |
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小说中的后现代反讽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13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1 |
苏醒 |
萨特想象理论研究 |
文艺学 |
2 |
王美红 |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叙述研究 |
文艺学 |
3 |
胡小燕 |
文化观念的重构与变迁 |
文艺学 |
4 |
杜文晓 |
接受美学在中国与越南——研究和运用 |
文艺学 |
5 |
张晶晶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变化研究 |
语言学 |
6 |
崔艳蕾 |
现代汉语叙事语篇词汇衔接手段研究 |
语言学 |
7 |
阮畅 |
“是”及相关结构语篇衔接功能研究 |
语言学 |
8 |
吕纬青 |
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语言学 |
9 |
程丽娜 |
武人执政与魏晋六朝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 |
10 |
李相宜 |
《吴越春秋》叙事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1 |
陈瑶 |
先秦诸子与楚文化的关联 |
中国古代文学 |
12 |
包树望 |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恩义观念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3 |
司聃 |
苏轼的佛道交游及其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4 |
袁雷 |
清代前期骈文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5 |
刘浩 |
从古典到现代——民国小说理论的转型 |
中国古代文学 |
16 |
杨晓帆 |
“柳青的遗产”:交叉地带的文学实践——路遥论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7 |
屠毅力 |
文学者的“政治”——对30年代“京派”形成的考察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8 |
李雪 |
七十年代小说的整理与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9 |
张书群 |
从作者到作家:莫言创作的经典化过程和问题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 |
艾翔 |
阎连科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1 |
陈晖 |
尼采Also_Sprach_Zarathust汉译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2 |
李先游 |
从模拟到超越——鲍德里亚艺术思想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3 |
陈芸 |
贫困时代的浪子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4 |
罗峰 |
酒神与世界城邦——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5 |
秦烨 |
生命与形式:晚期劳伦斯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6 |
苏凤 |
J.P.唐利维的“狂欢化”小说创作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7 |
苏锑平 |
回归丛林:澳大利亚文学中民族意识的演进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8 |
武田田 |
像顽童一样写作:安杰拉·卡特小说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12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1 |
杜佳 |
阿里斯托芬与理想城邦——《蛙》的诗学批评方式和原则 |
文艺学 |
2 |
吴小锋 |
文质彬彬发微——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 |
文艺学 |
3 |
林志猛 |
立法者的宗教诗——柏拉图《法义》卷十研究 |
文艺学 |
4 |
张力 |
文化研究视野中媒介话语的意义生产研究 |
文艺学 |
5 |
王林生 |
从约翰·伯格谈观看模式的“重构” |
文艺学 |
6 |
刘颜玲 |
阿甘本“潜能论”思想研究 |
文艺学 |
7 |
庄鹏涛 |
德勒兹“褶子理论”研究 |
文艺学 |
8 |
肖应平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语义同现互动及功能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9 |
丁安琪 |
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动机变化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0 |
金真姬 |
中韩惯用语对比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11 |
金允贞 |
对外汉语教材文化内容考察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12 |
尹旼希 |
韩国学生汉语中介语语音僵化现象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13 |
张颖慧 |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研究――以《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2-4)》为中心 |
汉语言文字学 |
14 |
潘霞 |
黎简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5 |
杨冬晓 |
《文心雕龙》“体”概念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6 |
陈华积 |
鲁迅的“故事新编”——“鲁迅圈子”的历史叙述与新时期意识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7 |
罗文军 |
晚清民初新教传教士西诗译介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8 |
刘芳坤 |
王安忆与海派文学传统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9 |
郑钰 |
“神学意象”的文学批评:对C. S. 路易斯文学思想的一种解读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 |
张靖 |
“墨提斯”(Mētis)母题的意义与功能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
21 |
武竞 |
她们自己的声音:澳大利亚土著女作家创作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2 |
黄薇薇 |
谐剧诗人笔下的战争与和平——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3 |
史岩林 |
论唐·德里罗小说的后现代政治写作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4 |
邱业祥 |
理雅各经文辩读中的“自我与他者”——以理雅各《论语》译解为中心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5 |
李英 |
菲利普·罗斯小说中身体的困境与出路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6 |
武田田 |
像顽童一样写作:安杰拉·卡特小说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7 |
张丽秀 |
费·维尔登的后现代多元女性主义小说艺术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8 |
聂子楠 |
民主版本的极权——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11年
序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专业 |
1 |
毕日生 |
阿兰.巴丢“事件”哲学视域中的“非美学”文艺思想研究 |
文艺学 |
2 |
张静 |
欢愉的身体-罗兰.巴特后十年思想研究(1970-1980) |
文艺学 |
3 |
周敏莉 |
新邵湘语助词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4 |
杜建鑫 |
现代汉语常用语气词的用法及功能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5 |
关蕾 |
现代汉语方式副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6 |
郭杰 |
现代汉语小句限定性衰减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7 |
王彩云 |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状动结构槽关系研究及语义描绘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8 |
鲁莹 |
现代汉语话语强调范畴的构建与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9 |
马楠 |
现代汉语语音编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0 |
苗茜 |
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 |
汉语言文字学 |
11 |
南北 |
汉语动量范畴表达的历史演变 |
汉语言文字学 |
12 |
孙文丽 |
秦汉铜器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13 |
姜克滨 |
明末清初歌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4 |
郝美娟 |
北宋吏隐文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5 |
赵德波 |
蔡邕著述与经学之关联 |
中国古代文学 |
16 |
苏爱琴 |
胡适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7 |
张金明 |
查建行诗歌新论 |
中国古代文学 |
18 |
程磊 |
北宋山水诗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 |
19 |
张小刚 |
《钟山》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 |
汪海 |
霍拉旭的复仇-论文学的弱行动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1 |
简燕宽 |
外展的图像-论让.吕克.南希的图像思想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2 |
丁怡萌 |
在圆周上对永恒的探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3 |
张计连 |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认同问题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4 |
葛体标 |
法则的暴力及克服之途——从荷尔德林到阿甘本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5 |
王霞 |
在诗与历史之间——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理论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6 |
汪翠萍 |
现代牧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7 |
龚迎春 |
晚清时期中德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8 |
李金云 |
零度写作、介入写作及零度与介入之间的写作-保罗.奥斯特小说研究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2010年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导师 |
论文名称 |
1 |
李 云 |
女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重建“当代文学” ——以几本文学史为研究对象 |
2 |
李建周 |
男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先锋文学的兴起——以1980年代上海为考察个案 |
3 |
张伟栋 |
男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程光炜 |
李泽厚与八十年代现代文学 |
4 |
王桃花 |
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世丹 |
从“伟大的传统”到后现代主义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研究 |
5 |
李桂荣 |
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杨恒达 |
安东尼•伯吉斯之创伤叙事 |
6 |
廖 恒 |
男 |
文艺学 |
余 虹 |
先秦儒家文论的价值维度 |
7 |
黄 语 |
女 |
中国古代文学 |
叶君远 |
以冒襄为中心的文人雅集研究 |
8 |
刘建辉 |
男 |
文艺学 |
黄克剑 |
符号形式与艺术符号 ——卡西尔符号学思想解读 |
9 |
郑 鹏 |
男 |
文艺学 |
杨慧林 |
“话语”概念的流变及其意义 |
10 |
朱海棠 |
女 |
文艺学 |
陈世丹 |
解构的世界——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
11 |
芮 欣 |
女 |
文艺学 |
杨慧林 |
“道说”(logos)在西方后现代思想中的延展及其意义功能 |
12 |
郑一舟 |
男 |
文艺学 |
余 虹 |
结构主义诗学的语言模式研究 |
13 |
秦晓伟 |
女 |
文艺学 |
余 虹 |
后现代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问题 |
14 |
董树宝 |
男 |
文艺学 |
金元浦 |
加塔利与主体性生产 |
15 |
张 宁 |
女 |
文艺学 |
金元浦 |
接合理论及其在文化研究中的实践 |
16 |
李慧明 |
女 |
文艺学 |
杨恒达 |
爱伦•坡唯美思想研究 |
17 |
张 凌 |
男 |
文艺学 |
杨恒达 |
费正清新汉学的文化解读 |
18 |
刘文霞 |
女 |
汉语言文字学 |
殷国光 |
《左传》篇章零形回指研究 |
19 |
金圣中 |
男 |
汉语言文字学 |
殷国光 |
《孟子》主题链研究 |
20 |
余 忠 |
男 |
汉语言文字学 |
殷国光 |
中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研究 |
21 |
杨秀恩 |
女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贵元 |
春秋金文文字研究 |
22 |
樊俊利 |
女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王贵元 |
战国金文字形全编及相关问题研究 |
23 |
管宗昌 |
男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吕氏春秋》的文学研究 |
24 |
史常力 |
男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文学视野下的《列女传》研究 |
25 |
宋小克 |
男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炳海 |
上古神话的生命意识及其文学显现 |
26 |
杨松冀 |
男 |
中国古代文学 |
冷成金 |
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 |
27 |
赵银芳 |
女 |
中国古代文学 |
冷成金 |
清代“豪放”、“婉约”研究 |
28 |
程日同 |
男 |
中国古代文学 |
叶君远 |
钱载诗歌研究 |
29 |
王 晨 |
女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孙 宏 |
社会生态学视域下的 路易丝•厄德瑞克小说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