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五十周年庆典祝辞 李思孝

发布时间:2024-10-16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五十周年庆典祝辞

李思孝

 

 

 

今年是语文系50岁生日。倍感荣幸的是,今年也是我们文研二班的50岁生日,我们相互见证了各自的诞生,我们还经历了被扶上马、送一程的美好岁月。当此双喜临门之际,我仅代表专程来京参加庆典的文研二班全体同学,向大会致以热烈祝贺!

50年前,当我们从全国各地步入铁一号时,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质上是匮乏的,常常吃不饱饭,不少人得了浮肿病,然而精神上却是饱满的,富饶的,有那么多书籍期刊供我们享用,有那么多文化活动供我们参与,有那么多学术讨论供我们选择,更令人三生有幸的是,有那么多名师大家为我们讲课,为我们传授在学问上点石成金的秘诀。这样优越的学习机遇和条件,可以说百年一遇,空前绝后。在铁一号的三年,是难得的三年,是难忘的三年,它让我们开眼界,见世面,长知识,升境界,为我们今后的生命历程,搭建了一座坚实的平台,保障我们去挑战未来,播种希望,收获成果。

50年过去了,我们一直牢记我们敬爱的班主任何其芳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给我们的赠言:“立远大志向,走艰苦道路”,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我们由衷地感谢母校,感谢语文系,感谢辛勤耕耘且大都谢世的可尊敬的先师们!此时此刻,我们深深地怀念他们。同时,为了母校的荣誉,为了未来的学子,我们希望母校和文学院,能够认真总结语文系特别是文研班的办学经验,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也要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要学习他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证明,举凡办得好的研究班、研究所、研究院之类的机构,总是最容易出人才的。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在短短4年之内,就培养出了像王力、高亨、陆侃如、罗根泽、刘盼遂、姜亮夫、谢国祯、刘节等70位著名学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大文科研究所,培养出了任继愈、邓广铭、张政烺、王达津、王玉哲、马学良、汪篯等著名学者。而傅斯年主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更是才俊云集,人才辈出,在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28名文史组院士中,就有傅斯年、陈寅烙、顾颉刚、赵元任、李济、董作宾、李方桂等7人来自史语所,占了四分之一,后起之秀就更多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总之,只要我们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我们就能办成国内乃至世界第一流的大学和学系,培养出第一流的优秀人才。

最后,填“水调歌头”一阙,聊表心愿。

难忘铁一号,弹指五十年。多少名师大家,风采耀讲坛。铺就书山学海,把手点石成金,身教教兼言传。春风又化雨,芳泽润心间。

何其芳、宗白华、朱光潜,群贤毕至,学行垂范薄云天。今朝师生团圆,高堂共庆华诞,旧貌换新颜。但愿人长大,岁岁谱新篇。

 

李思孝

201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