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文学院2020级强基计划古文字班赴安阳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
2021年6月5日至6月6日,文学院组织2020级强基计划古文字学班赴河南安阳进行教学考察,由陈奇佳副院长、陶曲勇老师、路志英老师和罗观老师带队,包括学生辅导员吴梦琪、学生骨干解海宁和古文字学班13名学生在内,共19人参与了此次考察活动。
6月5日上午,师生一行首先抵达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师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前合影)
上午10点半,“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古文字学方向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我院陈奇佳副院长与中国文字博物馆魏文萃副馆长参加仪式并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陈奇佳副院长和魏文萃副馆长为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随后开始实践教学活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序厅,讲解员为学生们介绍了展厅的整体设计理念,圆形拱顶隐含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序厅四周的四面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
在“字法自然”展厅,讲解员介绍了仓颉造字的传说和远古刻画符号的相关情况。接着师生一行来到了“甲骨纪事”展厅。该展厅主要展示了商周甲骨、商王占卜的场景、甲骨文造字规则等。同学们还尝试着自己释读甲骨文,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讲解员在介绍甲骨)
在“钟鼎千秋”展厅,同学们参观了商代、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金文。在“物以载文”展厅,同学们参观了以简牍、帛书、陶器、玉石、货币、玺印等为载体的先秦文字。在“文字一统”展厅,同学们参观了刻石、青铜器铭文、玺印、秦隶等与秦代文字统一和演化相关的文字文物。
(讲解员在介绍六国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它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展现了古汉字的构形特征、演化历程和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同学们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收获颇多。
6月6日上午,全体师生抵达安阳殷墟遗址开展实地考察。
(师生在殷墟博物苑门前合照)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讲解员在介绍殷墟)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室内博物馆、车马坑、YH127号坑、妇好墓等复原场景。妇好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同学们还参观了王陵遗址区。自1934年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其中,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坑内有不少人、畜骨架,是殷王室祭祀先祖的一个公共祭祀场地。
(讲解员在介绍出土器物)
经过此次安阳实地教学考察,同学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实地教学考察能够有效活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中缺失的内容,生动有趣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大力开展实地考察等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强化专业认知,坚定专业自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文丨20级古文字班 林爱珍、20级硕 吴梦琪
图丨20级古文字班 王嘉卉、19级本 解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