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朱虹教授主讲文学节系列讲座之“我的翻译和我的文学观”

发布时间:2016-04-08
来源:朱虹,第十届文学节

4月6日下午,我院“文学与记忆”第十届文学节系列讲座之“‘阅读经典·品读人生’——我的翻译和我的文学观”在人文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我国女性文学批评家、著名教授、学者朱虹先生分享了她对于阅读与翻译工作的心得,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讲座伊始,朱虹先生回忆了自己的求学与学术历程。自6岁起在天主教修道院寄宿学习的经历使她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并培养出了“用英文思考”(think in English)的思维模式。而后其在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求学,毕业后进入了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习,师从卞之琳先生研究外国文学。她对于英美“进步”作家的批评,体现了她对于捕捉作品语言背后思想的敏感,这种敏感也在其翻译工作包括选词、造句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阅读,朱虹先生慨叹于当今社会平均读书量的少之又少。她始终相信阅读是兴趣使然,并引用了钱钟书先生在读书笔记中所写的一句“I read for the joy of reading”,认为唯有达到“joy”的程度,甚至对书产生崇拜,才能让我们多吸收知识,少在无所积累的时候一心想着能有所产出。她在阅读中仍深刻地体会到,小说能够教人认识自己,例如《米德尔马契》中姿态各异的人物,《等待》中懦弱的男主角,这些都是对于我们自身人性的反射。

翻译对于朱虹先生来说,是最引以为傲的。她认为,翻译并不仅仅是做两种语言文学的“传声筒”,即原封不动的翻译,而是应该揣摩读者心理,贴近相关文化背景,使翻译作品可被广泛接受。她与我们分享了一些在她翻译生涯中有趣而有意义的闪光之处,比如将王蒙先生的长篇小说《坚硬的稀粥》之标题译为“The Stubborn Porridge”等,并在讲座现场以《傲慢与偏见》第一章为例,为大家讲解了如何体会文本所含的情感色彩,这对于阅读与翻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讲座后半部分,朱虹先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当谈到她的作品《爱玛的想象》时,她言语中满含对于孙女爱玛的疼爱,提到了陪她孙女进行童话游戏角色扮演的细节,表现了朱虹先生作为译者的另外一面。



主讲人简介:

朱虹,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及外文所工作人员、英美文学研究室主任及学术委员、外国文学系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外文所研究员。美国波土顿大学访问教授,国际笔会中心会员。朱虹教授是我国第一代女性文学批评家,也是最早把我国当代文学介绍给英语世界的翻译家之一。著有专著《美国文学简史》(合作)、《狄更斯小说艺术》,评论集《英美文学散论》,译著小说集《中国西部小说选》(中译英),主编《外国妇女文学辞典》等。

文/15本裴昭月   图/15本孙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