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年团校|未来发展·校友对谈——中文人的职业选择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

人生原点处,无论东南西北,每一步的迈出,皆是通往未来的前行。

12月20日下午,文学院第五期青年团校暨第八期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活动之“未来发展”主题交流会在教二2119教室举行。巩育华、付豪、赵天成三位分别来自媒体、公务员、高校教师行业的校友与文学院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由吴壹香老师主持。

2005级本科校友、人民日报总编室体育新闻版副主编巩育华详细介绍了人民日报的定位与招聘情况,并建议同学们有所针对地了解自己心仪领域的专业要求与岗位信息。目前媒体行业格局迭代,传统纸媒向线上发展,文字功底不再是唯一技能需求,成为摄影、视频、策划多方面兼顾的六边形战士能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总结经验时,巩育华提出,“认识自己”是我们毕生修习的课题。了解自我,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心之所向;精进自身,以“苟日新,日日新”的态度保持终身学习;舒展心志,减少内耗,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巩育华校友,长期在人民日报总编室工作,经验丰富;

现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体育新闻版副主编

从文学院到法学院,从法学院再到水利工程,如果说“认识自己”是理论指引,那2006级本科校友、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付豪便是终身学习方法论的践行者。这次分享交流会,付豪身为基层干部,结合自己在“7·31”特大洪水抢救中的具体经历,对基层工作内容、节奏等方面进行介绍。无论是转移群众,还是抢修道路,都需要基层公务员保持细心、随机应变,在冷静中应对风险,在挑战中实现个人价值。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乡镇是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并不轻松,付豪的分享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一公里”的前路是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使命,“一公里”的后方是他们的时间与心血。

付豪校友,曾在央企、北京市水务局工作,

现任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宣传委员、副镇长

2007级本科校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师赵天成从18岁到25岁等四个时间节点分享了自己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心路历程。对于是否选择学术道路,选择哪一方向,赵天成认为可以依据兴趣及周围老师的反馈进行判断,很多时候,分数就是老师的语言。针对同学们学业就业方面的焦虑,赵天成提出“对自我的规划也是对自己的规训”,最大程度保有自身的可能性,并作出选择的灵活性,不失为应对焦虑的另一种态度。

分享最后,谈及当下的就业形势与青年教师的压力,赵天成建议从兴趣和能力两个维度入手作出职业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试验与锻炼自身能力,保有自己的可能性,这样方可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赵天成校友,人大本硕博,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师

互动环节,文学院师生与校友展开了轻松愉快的交流,就“媒体行业,中文系的专业针对性在何处?”“如何面对与自身学术观点不同的学者、同辈?”“自我成长过程中,如何处理期待与压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三位校友耐心细致的回答为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了多元的切入口,也为我们解决上述疑惑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康凤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学生骨干训练营是培养学院新生骨干的重要项目,学院试图通过训练营“未来发展”这一模块的分享交流,助力学生经验积累,做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提灯人,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与社会工作之间搭建一座互利共生的桥梁。她希望同学们以学习为支点,脚踏实地。事必躬行重要,纸上得来亦不觉浅。

文案|研会办公室 梅钿梓

图片|研会宣传部 萧姗

编辑 | 研会宣传部 刘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