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讲座】文学节讲座回顾 | 什么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有何益处?

发布时间:2021-05-15
来源:

5月7日上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柯马丁(Martin Kern)线上作主题为“什么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有何益处?”的讲座。本场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十四届文学节系列活动之一,由文学院杨慧林教授主持。文学院党委书记颜梅、党委副书记胡玲莉,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建委、张靖,党团学办公室主任罗观等近百位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讲座。


柯马丁首先承认,在世界各地的大学中,人文学科的地位正在不断下降。然而,如今大学中所使用的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人文学科。柯马丁认为,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它不断反思人类处境并思考人类的生存和现实意义,这也是人文学科名称的由来。人类学习历史、艺术、哲学和文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从过去中找到对现在有所启发的东西,比如,我们总是能够不断地从经典中发现对当下时代有帮助的智慧和洞见。正如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所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A classic is a book that has never finished saying what it has to say.)”这是对经典最美丽的描述。


柯马丁指出,今天申请人文专业的学生比以往少了很多,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自然科学、计算机、经济学、工程学等更有就业前景的学科,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人类遇到的具体问题。相较之下,人文学科的确“毫无用处”,比如我们不能靠读杜甫的诗来开发新冠疫苗。那么,人文学科究竟有何益处?为什么在这个以科技主导的世界仍然需要人文学科?在柯马丁看来,人文知识在政治谈判、人际沟通、灾难预判等方面,事实上能够起到非常实际的作用,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它的主要原因。他再次引用了卡尔维诺的话:“唯一可以举出的理由是,读经典总比不读经典好。(The only reason one can possibly adduce is that to read the classics is better than not to read the classics.)”柯马丁还借用了孔子的例子,孔子经常告诉他的学生要做一个“君子”,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儒家思想的要义在于关注社会利益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认为成人、成为君子比你的社会功能的总和都重要,因为你的思想、情感和欲望都不仅仅是社会机器中的一个功能部件。你需要学习人文学来了解你自己,这是我们学习艺术、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的益处。”

柯马丁结合全球化的背景提出,要理解全球化专业知识的任何一部分都需要不仅仅理解那一部分,还需要能够跨越不同学科的知识,而且需要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去思考。仅仅了解中国的一切是不够的,因为那样你就永远不会了解中国。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必须了解其他文化,一如我们必须理解他人后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我们学习和歌颂我们的传统,但同时也对我们的传统提出批评性的问题;我们学习我们的传统,但也从其他传统的角度学习;在我们的艺术、音乐和文学的创造力中,我们与我们自己传统的过去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使它成为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的一部分。人文学科教会我们语言,教会我们理解自己,同时理解他人。这就是我们在人文学科中学到的。柯马丁反复提到:“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我们的贡献。(This is not a problem. This is our contribution.)”

在此基础上,柯马丁进一步提出,中国的人文学科不仅仅属于中国。唐朝有可能是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伟大的朝代,是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文化是当时的全球文化,深受长安以西的那些文明的影响和塑造,而反过来,中国也为无数其他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当今世界最好的艺术家都是全球公民,他们把本地和全球的元素结合并呈现出来。人文科学帮助我们理解并加深这些联系。

最后柯马丁总结道:“当我阅读杜甫时,我不能不提出我从西方文学理论中知道的问题。但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也可以双向交流的时候了:我希望,下一代年轻的中国人文学者也能够带来中国的思想、中国的理论、中国的概念,帮助我们以新的和外国的方式看待歌德、莎士比亚和荷马。这将是你们来自中国的贡献。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在艺术领域发生。例如,我们这个时代最有趣的莎士比亚诠释,不再是来自英国,而是来自东亚。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中国要给世界的更多东西。”


讲座结束后现场和线上的观众们踊跃提问,内容涉及新文科建设、数字人文、人工智能、海外汉学研究等领域,还有同学就柯马丁的相关文章提问。柯马丁逐一做答并乐观地表示,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文学科发展的停滞,反而能促使人文学科更好地前进。同样,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汉学和人文学都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杨慧林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人文学科虽然一直面临“危机”,但是学者对它的讨论却从未停止,这本身也证明了人文学科的益处。延伸至本届文学节的主题“文学与未来”,杨慧林认为,做人文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不仅仅要思考人文学的问题,更要以人文学为出发点,去思考社会、时代、未来以及所有与全人类有关的问题。


本场讲座是文学节创办以来的首次全英文国际前沿讲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人文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坚定了同学们投身人文学科建设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对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杨思思

图:姚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