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塑造优良作风——文学院2023级硕士一班团支部开展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发布时间:2025-03-14
来源:
3月13日晚,文学院2023级硕士一班团支部在教二206教室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本次会议由团支部书记何炎峰主持,全体支部团员参加。
深学细悟明纪律,从严治团启新篇
会议伊始,团支部书记何炎峰以“学纪明责强信念”为主题,带领全体团员系统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他围绕《条例》修订的背景意义、新增条款的核心要义以及纪律处分的具体适用情形展开讲解,重点解读了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的新要求。通过逐条分析、案例对照,团员们深刻认识到《条例》既是规范团内政治生活的准则,也是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团支部采用“领学+研讨”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紧密结合。何炎峰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条例》的关键章节,并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着重阐释了学术诚信、网络行为规范等与研究生群体息息相关的条款。在分组讨论环节,团员们就“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严守纪律要求”“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团组织生活”等议题展开热议,现场气氛热烈,不同观点的对话加深了大家对《条例》的理解。
坦诚交流促革新,互帮互助共成长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支部成员秉持“实事求是、互帮互助”的原则,逐一进行深刻检视。团员们从思想觉悟、学业进展、日常表现及团组织参与度等维度展开自我剖析,直面问题、不避短板。部分团员坦言,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的现象,对国家政策的关注需要更加主动;另有成员反思,在参与团组织活动时存在“积极性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专业特长服务集体。
互评环节中,团员们坦诚交流、相互启发,既诚恳指出不足,也积极提出建议。有团员提到,部分同学在志愿服务中“注重形式多于实效”,未能将学术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也有人建议,团支部活动可进一步结合文学学科特色,探索更具吸引力的组织形式。尽管讨论直指问题,但会场始终保持着真诚与团结的氛围,既有严肃认真的反思,也有互相鼓励的温暖。
民主评议显公正,考核激励树标杆
会议尾声,团支部通过线上无记名投票开展团员民主评议。支委会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日常表现为基础,结合会议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对每位团员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评议聚焦“政治素养”“作用发挥”“作风建设”等核心指标,涵盖理论学习深度、志愿服务参与度、学术诚信践行度等具体内容。
评议结果经支委会审核后第一时间公示,既突出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也为需要改进的团员指明方向。团支部同步建立动态跟踪机制,针对评议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如“理论学习系统性不足”“团务参与主动性有待提升”等,制定专题整改方案,推动问题整改与长效建设相结合。
组织生活会后,团员们纷纷结合本次团纪学习与研究实践经历,分享学习心得。
洪定康同学表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以鲜明的政治导向为共青团员立起行为标尺、划定纪律底线,使我更加明晰新时代共青团员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在系统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纪律建设在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它如同坚固的钢铁骨架,既维护着团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为青年成长筑牢制度保障,确保数千万团员凝聚成听党指挥、跟党奋斗的青春方阵。反躬自省,我将以此次学习为新起点,把纪律约束转化为奋斗动力,严格以《条例》校准日常言行,从规范参加组织生活、完善专业学习等细节做起,让纪律意识融入血脉。”
黄翎同学表示:”通过对《条例》的集中学习,我更具体地理解了共青团员的责任,更进一步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团纪是我们团员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严守纪律,履行团员义务。结合团纪学习和对今年两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不仅要坚定政治信仰,端正自己的政治身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更要在实际行动中锤炼本领,磨练攻坚克难的心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里,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团员纪律,积极参与党团班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本次组织生活会既有理论学习的深度,也有思想交流的热度,更彰显了组织关怀的温度。通过系统学习《条例》,团员们进一步强化了纪律意识;借助坦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成员增进了理解、凝聚了共识;依托科学的民主评议,团支部建立起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文|洪定康 黄翎
图|徐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