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获奖】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程光炜教授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德先进集体、教师师德标兵

发布时间:2021-04-17
来源:

4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21年师德先进集体、师德标兵表彰会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部署会。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文学院程光炜教授获评“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左三为程光炜教授


左三为饶静老师代表文艺理论教研室领奖


程光炜教授
以文化人,潜心耕耘 一心传道授业解惑

1983年至今,除去念研究生的几年,程光炜一直在大学教书。其中26年,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度过的。在文学院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课,还承担着学校的公共课。2004年,《中国当代诗歌史》获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建设”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同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0年,获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6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


教书育人的核心内涵,不仅体现在教师本人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上,体现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上,更重在为国家培养出各类优秀的人才。曾经和正在培养的研究生有60余名,包括博士生40余名,硕士生近20名。这些人之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有几位毕业的博士生,目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已经处于第一阵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被视为褒奖本学科中青年学者的最高学术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迄今已举办十届,全国总共有40余位年轻学者获奖,而其中4位,均来自人民大学,是985高校获此殊荣人数最多的两所大学之一。

师德心语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对学校给予如此高的荣誉,不仅深受感动,也感受到无声的鞭策。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拥有最好教学环境、学生和包容性学术氛围的著名学府,在此教书问道,探索真理,是很荣幸的人生机遇。

我的体会是,课比天大。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固然有高有低,但尽心尽意善待学生,认真负责地备课上课,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深信,以朴素诚挚之心,教育和帮助学生,正是人大薪火相传优良传统的精髓所在。


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

群英荟萃育桃李 深耕教学树榜样

从1959年创办之初,文艺学学科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学科,目前也是文学院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理论教研室共有八位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宗旨具体化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成绩突出,形成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研究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优秀集体。


文艺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是一个名师荟萃、克己奉公的集体。每位教师都恪守教书育人之道,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为青年教师树立典范,多位教师获得了各项人才称号和荣誉。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标兵、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各项荣誉称号被该教研室的老师们“收入囊中”。多位教师担任了班主任或2019级、2020级本科新生成长导师,给予文学院学子最尽心、到位的学业与人生指导。

文艺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是一个追求卓越、科研丰硕的集体。结合专业特点,文艺理论教研室和学院党支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形成合力,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文艺工作、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介入当下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注重国际交流,吸收海外优秀研究成果,为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提供注解。202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的1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文学院获得两项。其中,《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是以陈剑澜教授为首席专家,以该教研室成员为核心团队申报的成果。近年来,该教研室8位教师共获得了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组织开展了多项学术交流活动。

文艺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是一个深耕教学、精益求精的集体。教学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该教研室成员在教学上总是精益求精。他们深入本科一线开展教学活动,为本科生开设“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等课程,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各位老师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就个人学术兴趣点进行深耕,从日常授课到课下读书会,从人生选择到学术困惑,从论文选题到答辩,都建立了既严谨规范又温情融洽的沟通机制,为形成有文学院特色的育人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文艺理论教研室一“马”当先,文艺与思政也可以相得益彰。他们以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为核心,通过中青年学者担任团队骨干,结合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希望文艺理论教研室能秉持真诚热爱学生之心,潜心学术研究,发挥人文特色,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