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土文献与中国早期经典”《尚书》系列第三讲开讲

发布时间:2025-04-20
来源:

2025年4月17日下午,“出土文献与中国早期经典”《尚书》系列第三讲开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黄杰先生作了题为“《尚书·大诰》校读举例”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曹亚北老师主持。

主讲人黄杰老师

主持人曹亚北老师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黄杰老师先介绍了《尚书·大诰》的背景性知识。黄老师通过《书序》《史记·鲁周公世家》讨论了《大诰》篇的历史背景,并概览了《莽诰》的原文,探讨了《莽诰》和《大诰》的关系。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黄老师简要回顾了历代学者对《大诰》的研究情况。黄老师首先介绍了历代注家注解,然后通过《〈尚书·大诰〉今译(摘要)》等论著,讨论了今人研究《大诰》的方法。最后,黄老师以“宁王”、“敉”、“爽邦由哲”为例,介绍了已有的字词考释成果。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黄老师对《大诰》的末节进行了校读。黄老师指出“爽邦由哲”中的“爽邦”和“由哲”同为动宾短语,应为并列关系,为“辅助周邦、任用贤明”之义。另外,对于“尔时罔敢易法”,黄老师认为“时”相当于“乃”的用法,此句的意思应是“尔乃不敢轻慢法度准则”。最后,黄老师探讨了“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的断句问题,他指出“邻”可能本来应当是“悯”,意为忧虑,整句应断读为“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

在讨论环节,曹亚北老师就“时”与“是”关系等问题和黄老师进行了讨论。

最后,曹亚北老师再次对黄杰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出土文献与中国早期经典”系列讲座,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精心策划并推出的“有组织”学术讲座,作为对现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补充与提升。该系列讲座致力于从学术史、文本研究、字词考释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出土文献对早期经典研究的范式意义及其价值。

本系列讲座于2025全年持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