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著】程光炜、杨庆祥:重读路遥

发布时间:2014-06-11
来源: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杨庆祥


目录

序/杨庆祥

文学年谱框架中的《路遥创作年表》

关于劳动的寓言 ――重读路遥小说《人生》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 ――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妥协的结局和解放的难度 ――重读《人生》

阅读路遥:经验和差异

从“劳动者”到“劳动力” ――“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

在时代冲突和困顿深处:回望孙少平

高加林的“觉醒”与路遥的矛盾 ――兼论路遥与80年代的关系

“十七年文学”脉络中的路遥小说创作

生活在他方――重读高加林与路遥的《人生》

“交叉地带”的描写

路遥与80年代文学的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入近年来最重要的路遥研究论文十余篇,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路遥年谱、路遥的写作发生学、路遥的影响史、路遥与现实主义的建构、路遥与八十年代社会、路遥与青年形象的建构等展开深入的知识考古式的分析讨论,试图展示一个充满了文学症候学意味的"路遥研究学"。文章作者包括程光炜、李陀、刘禾、蔡翔等人。与已经出版的各种路遥评论集比较,这本论文集具有更丰富的历史感、更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念、更开阔的文学史视野。论文作者均来自海内外一流的高校,在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更有一批80后学者加入,提供了别样的研究思路。

序/杨庆祥

    大概从2007年开始,路遥进入程光炜教授主持的“重返80年代”的研究视野,最初的设想不过是想重读几篇重要作品,梳理这些作品与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作家作品本身的丰富性胀破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视阀,也就是说,已有的文学史框架和研究方式已经不能回应路遥所内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再生产,本身已经意味我们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发生了重要的位移。

    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隐约感觉到对路遥的研究可能会重新激活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些路径,如现实主义的有效性、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等,这些路径一度以巨大的威力使我们信服,又一度被完全遮蔽,如今重新发掘,才发现已经内聚了更多的历史能量。在这个意义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是那些携带了层叠的历史记忆,并将这些记忆存储在作品芯片上的存在,他们可以一再被“重生”,前提是研究者尊重历史的芜杂和辩证。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11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路遥与八十年代文学的展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近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了相关论文。会议的深入热烈超出了所有与会者的想象,现在看来,这次研讨会至少在三个方面有所拓展,第一,围绕路遥年谱、路遥的写作发生学、路遥的影响史、路遥与现实主义、路遥与八十年代社会、路遥与青年形象的建构等展开知识考古式的分析讨论,初步展开了一个充满了文学症候学意味的“路遥研究学”。第二,以重读路遥为契机,试图探索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怎样走出“作品中心”和“审美中心”的偏颇,把作家作品重新社会化;第三,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比如刘禾教授提出了作品中的“歧视性”问题,倪文尖教授提出了如何在社会主义失败的经验基础上认识当代文学的问题,一些青年学者提出的青年主体重构的问题。等等。

有鉴于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将这些成果结集出版,以求得更大范围内的批评和呼应。整部论文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单篇论文,以资料考据、论证逻辑见长;第二部分是研讨会录音整理稿,以提出问题、讨论辩驳取胜,风格不同,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我们试图展示文学以及文学研究最鲜活、最具人生气息的那些部分。

201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