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
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恒达同志,因病于2023年7月12日12时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杨恒达教授,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48年11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徐汇区。1956年至1962年在上海市徐汇区永加路第二小学学习,1962年至1965年在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学学习,1965年至1969年在上海市淮海中学学习。1970年至1971年赴湖北潜江燃化部五七干校插队务农。1971年参加工作。1971年至1976年任长庆油田工程团工人,1976年至1979年任徐州华东输油管理局教师。1979年至1982年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2年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至1987年留学于德国波恩大学,学习比较文学与德国文学。1992年在美国陶森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被评为教授。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美国Consortium Universities驻北京文化教育项目北京中国学中心高级学术顾问,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华人文化研究所所长等。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退休。
杨恒达教授治学严谨,长期深耕西方文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中西文化比较、尼采研究,成就卓著,在国内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专著《尼采美学思想》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研究成果奖、冯至德语文学研究二等奖,另出版《诗意的叛逆》《人论与文学》《卡夫卡传》《城堡里的迷惘求索:卡夫卡传》《卡夫卡》《海明威》等6部专著。在《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务院侨办项目。作为发起人之一,推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2007年首届世界汉学大会。荣休之后,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框架下创立了伦理专业委员会,并与海外学术机构合作,创立了国际墨子系列研讨会。
杨恒达教授是国内著名翻译家,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秉持“翻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理念,以翻译为志业,以信、达、雅为追求,致力于西方文艺理论、文学作品的中文译介工作,忠实原文又通俗易懂,产生了广泛辐射力和影响力。主持翻译26卷本《尼采全集》,翻译的西方文艺理论著作有卢卡奇《小说理论》、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德里达《立场》等近十部,翻译的西方文学作品有亨利·米勒《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我一生中的书》,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阿加莎·克里斯蒂《葬礼之后》,门得特·德琼《六十个老爸的房子》,尤里·奥莱夫《从另一边来的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总统班底》等十余部。
杨恒达教授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培养指导了50余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曾担任中文系96级本科基地班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讲授的《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艺理论史》《比较文学概论》《文学翻译理论》《比较文化》《西方经典名著研读》《外国文学选讲》《欧美文学专题》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1991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合编的《象征主义·意象派》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教材奖。
杨恒达教授的逝世,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界和国内翻译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全体同仁深感悲痛!
杨恒达教授千古!
杨恒达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14日(周五)12:00-13:00在八宝山梅厅举行。凡有关团体和个人致唁电、唁函者,请与杨恒达教授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学校定制的大巴车将于当天上午10:40在人大西门电子屏出发,10:55至时雨园东门,13:10发车返回时雨园、人大西门。您可在人大西门电子显示屏或时雨园东门乘大巴出发。
杨恒达教授治丧委员会
2023年7月13日
杨恒达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任:郑水泉 朱信凯 杨慧林
副主任:陈剑澜 颜梅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燕 杨庆祥 吴永焕 吴壹香 汪海 陈涛 范方俊
罗观 胡玲莉 徐楠 常培杰
联系人:
吴壹香 联系电话62515896/13488781215
刘运栋 联系电话62512966/13683321575
传真:010-82501024
邮箱:sla_office@ruc.edu.cn
办公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2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