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主要核心期刊论文一览表
发布时间:2019-04-10
来源:
本年度我院共发表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181篇, 其中在职教师发表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126 篇,学生、博士后发表主要核心期刊64篇。
1、在职教师发表论文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期数 |
1 |
Talent, Identity, and Sociality in Early Qing Scholar- Beauty Novels |
邹颖 |
通报(T’oung Pao) |
2016.02 |
2 |
蒙学传统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反思 |
朱子辉 |
文艺理论研究 |
2016.06 |
3 |
小玲珑山馆:一个“有意味”的文学空间 |
朱万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6.06 |
4 |
《三遂平妖传》的两个清代戏曲改编本 |
朱万曙 |
文学遗产 |
2016.06 |
5 |
商人与经济史、文化史及文学史 |
朱万曙 |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5 |
6 |
论清宫大戏《如意宝册》 |
朱万曙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6.03 |
7 |
空间维度与中华文学史研究 |
朱万曙 |
民族文学研究 |
2016.04 |
8 |
中国戏曲的“意境美” |
朱万曙 |
江淮论坛 |
2016.03 |
9 |
清人黄金台《听鹂馆日识》中小说、戏曲资料探释 |
郑志良 |
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
2016.11 |
10 |
汤显祖著作的新发现:《玉茗堂书经讲意》 |
郑志良 |
文学遗产 |
2016.03 |
12 |
语义结构分析与虚词篇章教学模式的构建 |
赵万勋 |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03 |
13 |
偏正复句前置关联标记词类的重新审视 |
章欣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14 |
对恩格斯“美学和历史观点”及其相关问题的再思考 |
张永青 |
外国文学评论 |
2016.04 |
15 |
时代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
张永青 |
文学评论 |
2016.05 |
16 |
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 |
张永青 |
新华文摘 |
2016.05 |
17 |
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 |
张永青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6.03 |
18 |
历史进程中的作者 |
张永青 |
新华文摘 |
2016.06 |
19 |
论《左传》史料系统与先秦君子问题起源 |
张毅 |
北京社会科学 |
2016.12 |
20 |
张君秋先生从艺经历对京剧旦行表演人才培养之启示 |
张一帆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6.02 |
21 |
“活”与“行”——鲁迅生命观与文学观的互动 |
张洁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6.09 |
22 |
感于气物,发为诗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 |
张洁宇 |
学术月刊 |
2016.01 |
23 |
何为"卡夫卡式审判"? |
曾艳兵 |
读书 |
2016.12 |
24 |
侨易学与比较文学 |
曾艳兵 |
广东社会科学 |
2016.01 |
25 |
卡夫卡的布拉格 |
曾艳兵 |
读书 |
2016.01 |
26 |
现存五种宋人“杜甫年谱”平议——以鲁訔谱对赵子栎谱、蔡兴宗谱的承袭为主要线索 |
曾祥波 |
文学遗产 |
2016.04 |
27 |
两宋政治话语中的“赵氏孤儿”及其文学影响 |
曾祥波 |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2 |
28 |
论宋代以降杜集编次谱系——以高崇兰编刘辰翁评点《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为中心 |
曾祥波 |
国学学刊 |
2016.01 |
29 |
罪与爱与一切历史的幽灵又重现了——由张悦然的《茧》再谈80后一代 |
杨庆祥 |
南方文坛 |
2016.06 |
30 |
“娜拉“走后”:弃儿创伤与解放的误区 |
杨联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5 |
31 |
解放的困厄与反思——以20世纪上半期知识女性的经验与表达为对象 |
杨联芬 |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32 |
浪漫的中国:一种文化视角的考察 |
杨联芬 |
文艺争鸣 |
2016.06 |
33 |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民俗学考辨 ——“嚏”的民俗文化义 |
杨贺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2016.01 |
34 |
诗经学公案再认识 |
徐正英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6.12 |
35 |
三国文辑录整理的文献问题及学理思考 |
徐正英 |
文献 |
2016.02 |
36 |
从思想到文献——马克思主义与古典文学思想研究 |
徐建委 |
文学遗产 |
2016.06 |
37 |
《孟子》尧舜故事与《尚书·尧典》的流变 |
徐建委 |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6 |
38 |
重估敦煌遗书样本价值 |
徐建委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6.03 |
39 |
《汉志》与早期书籍形态之变迁 |
徐建委 |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1 |
40 |
从铎药觉韵读音看官话次方言关系 |
熊燕 |
中国语文 |
2016.06 |
41 |
Trinity Theology and the Gift Economy of Forming a Spiritual Authority |
夏可君 |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
2016.04 |
42 |
晚明《西厢记》刊本对《调笑》体式的误解 |
吴真 |
文学遗产 |
2016.03 |
43 |
十九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三国演义》——以郭实腊的《三国志评论》为中心 |
王燕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6.04 |
44 |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淫书”《红楼梦》 |
王燕 |
红楼梦学刊 |
2016.04 |
45 |
《中外小说林》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
王燕 |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2 |
46 |
《聊斋志异》:诗性的温情与偏狭 |
王昕 |
文学评论 |
2016.01 |
47 |
从出土文献看汉语词汇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
王贵元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03 |
48 |
都市文化空间的听觉性问题 |
王敦 |
文艺争鸣 |
2016.10 |
49 |
读《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札记两则 |
陶曲勇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2016.01 |
50 |
长沙东牌楼汉简《侈与督邮书》“空”字补释 |
陶曲勇 |
古汉语研究 |
2016.02 |
51 |
"(囗卜)工"试解 |
陶曲勇 |
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
2016.01 |
52 |
草根语境里的鲁迅 |
孙郁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6.05 |
53 |
重审“文明等级论” |
孙郁 |
文艺争鸣 |
2016.08 |
54 |
鲁迅传播史的几个问题——在世界主义视界中呈现鲁迅遗产 |
孙郁 |
探索与争鸣 |
2016.07 |
55 |
现代文学研究的日本资源 |
孙郁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6.04 |
56 |
夏衍之问 |
孙郁 |
文艺争鸣 |
2016.04 |
57 |
文学批评史中的鲁迅遗产 |
孙郁 |
文学评论 |
2016.02 |
58 |
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 |
孙郁 |
文艺研究 |
2016.03 |
59 |
作为文章家的唐弢 |
孙郁 |
当代文坛 |
2016.03 |
60 |
卡尔施米特与《哈姆雷特》 |
孙柏 |
读书 |
2016.12 |
61 |
作者死了,作者万岁!——科特尼莱曼《莎士比亚遗骸》的电影作者论 |
孙柏 |
文艺研究 |
2016.12 |
62 |
神话学的完整图景:重读罗兰·巴尔特 |
孙柏 |
外国文学评论 |
2016.02 |
63 |
从缝合到界面:齐泽克论基耶斯洛夫斯基世界的重影 |
孙柏 |
电影艺术 |
2016.02 |
64 |
左翼的演变与重生——论程步高与战后香港电影 |
苏涛 |
当代电影 |
2016.07 |
65 |
从战后电影到左派电影——朱石麟与龙马影片公司研究 |
苏涛 |
当代电影 |
2016.03 |
66 |
再论汉语名词性并列结构的“欧化”说 |
宋文辉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16.02 |
67 |
布道与解神话:弗莱论信与可信性 |
饶静 |
文艺研究 |
2016.03 |
68 |
荣誉与权谋——《科利奥兰纳斯》中的伏伦妮娅 |
彭磊 |
国外文学 |
2016.03 |
69 |
论颜色词的文化內显义——兼谈“五色” |
潘晨婧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6.06 |
70 |
关于《被窃的信》:德里达对拉康 |
马元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6.05 |
71 |
假借与语境吸收:论汉语虚词“抑”的演变 |
龙国富 |
语文研究 |
2016.04 |
72 |
北京话“来+N”构式的形成 |
龙国富 |
国学学刊 |
2016.03 |
73 |
Leo Strauss and the Rebirth of Classics in China |
刘小枫 |
INTERPRETATION-A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
2016.02 |
74 |
萌萌的线团——写给萌萌忌辰十周年 |
刘小枫 |
文艺争鸣 |
2016.07 |
75 |
普罗塔戈拉论公民教育 |
刘小枫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16.04 |
76 |
How to Read Plato with Nietzsche’s Insights |
刘小枫 |
INTERPRETATION-A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
2016.03 |
77 |
文明史与道德教诲——麦克尼尔和施特劳斯论西方文明史 |
刘小枫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6.03 |
78 |
“历史的终结”与智慧的终结——福山、科耶夫、尼采论“历史终结” |
刘小枫 |
贵州社会科学 |
2016.01 |
79 |
微信分享的美学意味 |
李昕揆 |
江海学刊 |
2016.05 |
80 |
中国媒介生态学的两种范式及未来趋向 |
李昕揆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6.03 |
81 |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的“他者”理论 |
李昕揆 |
东岳论丛 |
2016.08 |
82 |
以洋孝子孝女故事匡时卫道——林译“孝友镜”系列研究兼及五四“铲伦常”论争 |
李今 |
文学评论 |
2016.01 |
83 |
唐诗悲剧意识审美类型论要 |
冷成金 |
山东社会科学 |
2016.05 |
84 |
苏轼词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 |
冷成金 |
河北学刊 |
2016.03 |
85 |
论孔子的内在亲证价值建构思想 |
冷成金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2 |
86 |
人的自证与唐诗宋词中的价值建构 |
冷成金 |
浙江社会科学 |
2016.01 |
87 |
历史照进现实,百年越剧如何“浪漫”?——以上海越剧院《双飞翼》《甄嬛》为例 |
江棘 |
艺术评论 |
2016.08 |
88 |
如何展露一个文学的秘密?—以德里达读策兰的一首诗歌为例 |
耿幼壮 |
外国文学研究 |
2016.02 |
89 |
从互动角度看“吧”的使用 |
高增霞 |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3 |
90 |
谈汉语自信 |
高永安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3 |
91 |
从影响结构对《雷雨》的再审视 |
高旭东 |
人文杂志 |
2016.10 |
92 |
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创生 |
高旭东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6.03 |
93 |
《白毛女》:从民间本事到歌剧、电影、京剧、舞剧 |
高旭东 |
文艺研究 |
2016.05 |
94 |
白璧德中西弟子命运迥异的原因探源 |
高旭东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6.02 |
95 |
格林布拉特及其新历史主义 |
高旭东 |
读书 |
2016.03 |
96 |
对张爱玲热的文学考察与文化反思 |
高旭东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16.01 |
97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话题提出的时代语境及问题实质 |
范方俊 |
学术研究 |
2016.12 |
98 |
找寻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 |
范方俊 |
江汉论坛 |
2016.11 |
99 |
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
范方俊 |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100 |
构式省缩与情态依附——以让步条件结构式为例 |
董正存 |
世界汉语教学 |
2016.04 |
101 |
现代汉语量化方式副词的语义特征、句法表现及教学建议——以“逐一”“纷纷”为例 |
董正存 |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102 |
让步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副词“打死”的形成 |
董正存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16.01 |
103 |
《满月儿》创作小史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6.06 |
104 |
小说探索浪潮中的批评家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
2016.10 |
105 |
贾平凹序跋文谈中的“商州” |
程光炜 |
文艺研究 |
2016.10 |
106 |
贾平凹序跋文谈中的“古代” |
程光炜 |
文学评论 |
2016.05 |
107 |
当代文学中的“批评圈子” |
程光炜 |
当代文坛 |
2016.03 |
108 |
故乡朋友圈——莫言家世考证之八 |
程光炜 |
南方文坛 |
2016.02 |
109 |
文学批评的“再批评”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
2016.03 |
110 |
《百鸟朝凤》的启示:以人格精神作为叙事动力 |
陈阳 |
艺术评论 |
2016.07 |
111 |
集体记忆与“二战”的历史书写——从电影《五月的四天》看民族国家文化立场问题 |
陈阳 |
文艺研究 |
2016.06 |
112 |
寒冷中的温馨时光——评俄罗斯电影《小村之战》 |
陈阳 |
艺术评论 |
2016.03 |
113 |
魔幻影像与“感觉现实主义”——彼得·杰克逊电影中的数码特效 |
陈涛 |
当代电影 |
2016.07 |
114 |
“幻影之旅”镜头的美学特征 |
陈涛 |
文艺研究 |
2016.02 |
115 |
中国摇滚电影中的北京空间 |
陈涛 |
当代文坛 |
2016.01 |
116 |
域外汉学与中国古乐的西传——以钱德明、伯希和、高罗佩为例 |
陈倩 |
中国文化研究 |
2016.01 |
117 |
完成体与经历体的类型学思考 |
陈前瑞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16.06 |
118 |
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 |
陈前瑞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16.04 |
119 |
论周星驰的残酷喜剧 |
陈奇佳 |
当代电影 |
2016.12 |
120 |
时代欲望的隐蔽书写—论近年来国产喜剧中的家国元素 |
陈奇佳 |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05 |
121 |
艺术品价格构成因素探究 |
陈奇佳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16.03 |
122 |
书生做吏——夏衍在文化部(1955-1966) |
陈奇佳 |
新华文摘 |
2016.05 |
123 |
构式语法的方法论价值刍议 |
陈满华 |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124 |
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物性”问题 |
常培杰 |
人文杂志 |
2016.11 |
125 |
阿多诺论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 |
常培杰 |
哲学动态 |
2016.08 |
126 |
汉语否定句全量宾语的语义解读 |
白鸽 |
世界汉语教学 |
2016.01 |
2、学生、博士后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期数 |
1 |
当“才女”与“市场”相遇——从高剑华看民初知识女性的小说创作 |
马勤勤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2 |
2 |
女报与近代中国女性小说创作的发生——以发刊词和征文广告为中心 |
马勤勤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6.05 |
3 |
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女性小说家笔下的聚会——以《达洛维夫人》与《追爱》为例 |
崔洁莹 |
外语与外语教学 |
2016.02 |
4 |
从《阅微草堂笔记》的谶纬叙事看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
吴卉 |
人文杂志 |
2016.07 |
5 |
另一部“王蒙自传”——《夜的眼》诞生记 |
赵天成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6.04 |
6 |
卢梭与现代抒情的政治伦理机制 |
冯庆 |
文艺研究 |
2016.11 |
7 |
建构论及其不满?——“科学大战”的哲学起源 |
冯庆 |
文艺理论研究 |
2016.05 |
8 |
走向白璧德:学衡派之“前史”——以梅光迪、胡先骕为例 |
李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
9 |
恩斯特·布洛赫“Vor-Schein”概念研究 |
张晓萌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6.02 |
10 |
“抗拒”作为“姿态”——恩斯特·布洛赫论戏剧的功能 |
张晓萌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4 |
11 |
凤风同字体现的中国思维特点与美学特色 |
张法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6.01 |
12 |
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互文性”重看《浪淘沙》的时代浮沉 |
齐仙姑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16.02 |
13 |
艺术、技术和阶级——布莱希特与本雅明关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的论争 |
罗京 |
学术研究 |
2016.04 |
14 |
原作作者的任务 |
罗京 |
江汉论坛 |
2016.05 |
15 |
《文心雕龙》对“壮采”“壮丽”的调遣及其表达理念 |
赵华 |
河北学刊 |
2016.03 |
16 |
文学艺术与人的解放问题 |
陆贵山 |
河北学刊 |
2016.03 |
17 |
论《沙人》的“创伤体验”与“创伤叙事” |
黄峰 |
人文杂志 |
2016.05 |
18 |
越界的叙事者——《微暗的火》中的可能世界模型 |
黄艺聪 |
国外文学 |
2016.02 |
19 |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 |
于树军 |
学术月刊 |
2016.04 |
20 |
“微观史学”与“复调”叙事——读黄乔生著《八道湾十一号》 |
王小惠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6.07 |
21 |
20世纪90年代“胡鲁之争”中的“崇胡” |
王小惠 |
文艺争鸣 |
2016.09 |
22 |
钱玄同的《诗经》论 |
王小惠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6.08 |
23 |
尼泊尔语境里的鲁迅遗产 |
王小惠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6·10 |
24 |
从文论他国化看王国维、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兼论李辰冬在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中的意义 |
冯欣 |
西南民族大学学刊(社会科学版) |
2016.08 |
25 |
争夺年轻人的灵魂——《普罗塔戈拉》三题 |
舒炜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6.03 |
26 |
中土大师——彼得·杰克逊访谈 |
西恩·伍兹、魏爽 |
当代电影 |
2016.07 |
27 |
北京话甚低语调及其功能——兼论语气词“啊”“吧”的性质 |
贺阳、刘芳 |
语文研究 |
2016.03 |
28 |
林纾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文化改写 |
张婷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6.06 |
29 |
现代汉语中的列举系统及形式标记 |
王琳 |
汉语学习 |
2016.04 |
30 |
80年代初的“沈从文热” |
谢尚发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6.04 |
31 |
80后写作:器物、性事与现代性——以《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为中心的分析 |
谢尚发 |
当代文坛 |
2016.06 |
32 |
张贤亮的阅读史 |
张欣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6.04 |
33 |
新感觉派小说中都市女性的疾病隐喻 |
张欣 |
河北社会科学 |
2016.08 |
34 |
“档案”词源考辨 |
赵志强 |
档案学通讯 |
2016.04 |
35 |
《苏联文艺》译者笔名考述 |
朱佳宁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6.09 |
36 |
雅俗之辨与《儒林外史》的隐性评价体系 |
张国风 |
河北学刊 |
2016.05 |
37 |
《孔丛子·刑论》篇思想研究 |
雷欣翰 |
孔子研究 |
2016.04 |
38 |
奥德修斯的“回家”释义——析亚里士多德《诗术》第17章中对《奥德赛》的主题概述 |
崔嵬 |
思想战线 |
2016.05 |
39 |
辅佑政事与延揽民意:先秦时期社会传播活动的功能考察 |
赵云泽; 丁琢; 孟雅; 李师贤 |
国际新闻界 |
2016.06 |
40 |
论《子夜》对1930年中国民族工业危机反映的真实性 |
赵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6·10 |
41 |
忧郁的漂泊者——《波斯人信札》中的郁斯贝克形象 |
童群霖 |
江汉论坛 |
2016·10 |
42 |
文人生存的理想媒介:邹弢《浇愁集》的幻境空间书写 |
吴卉、王昕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5 |
43 |
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向——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史著中的《诗经》书写出发 |
吴寒 |
文艺研究 |
2016·10 |
44 |
“《关雎》刺康王”说辨证 |
吴寒 |
求是学刊 |
2016.02 |
45 |
“西域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
段真子 |
西域研究 |
2016.04 |
46 |
三重文体交汇的风景——由《死魂灵》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
刘聪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6.09 |
47 |
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在暨南大学“文学批评与20世纪文学史的生成”研讨会上的发言 |
黄子平 |
文艺争鸣 |
2016·10 |
48 |
韦君宜之路与《思痛录》 |
原帅 |
文艺争鸣 |
2016.12 |
49 |
解经之道:中西文化中的“圣言乌托邦”——以教父时代解经学和汉唐诗经学为例 |
魏琳 |
中国文学研究 |
2016.04 |
50 |
无界:霭理士影子下的周作人 |
戴潍娜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6.02 |
51 |
敞亮与反思:日本译制片在中国1980年代的影响考察 |
魏建亮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16.01 |
52 |
伊利亚德的宗教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
黄增喜 |
北京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01 |
53 |
贺拉斯的“惜醉今朝”及其哲学意涵 |
时霄 |
国外文学 |
2016.04 |
54 |
彊村授砚正源刍论 |
崔金丽(博士后) |
文学评论 |
2016.06 |
55 |
网络语言中的类词缀构词现象探析——以“微X”类词为例 |
陈光 |
新疆社会科学 |
2016.06 |
56 |
王十月长篇小说《收脚印的人》:何以驱散心灵的恶霾 |
沈念 |
文艺报 |
2016.02 |
57 |
科尔姆·托宾《母与子》:沉默创造了意象之外的留白 |
沈念 |
文艺报 |
2016.03 |
58 |
我和我居住的县城——自述 |
张楚 |
小说评论 |
2016.05 |
59 |
金赫楠印象 |
张楚 |
南方文坛 |
2016.02 |
60 |
有无共振 |
崔曼莉 |
文艺报 |
2016.07 |
61 |
天蝎 |
南飞雁 |
人民文学 |
2016.09 |
62 |
我的师承 |
双雪涛 |
文艺争鸣 |
2016.08 |
63 |
我的舅公朱南华 |
侯磊 |
炎黄春秋 |
2016.07 |
64 |
女人与女人,女作家与女作家 |
孙频 |
文艺争鸣 |
20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