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主要核心期刊论文一览表
发布时间:2019-12-06
来源:
本年度我院师生共发表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225篇,其中教职工发表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149篇,学生、博士后发表主要核心期刊57篇;在职教师出版著作19部,其中专著12部,译著、教材、编著7部。
1.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刊物 |
期数 |
1 |
百年不修——论《和合本》希腊人名地名的汉译 |
LEEB LEOPOLD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2018.40 |
2 |
光杆名词短语类指功能的跨语言考察 |
白鸽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8.03 |
3 |
班固《典引》的文体创新与文章学思想 |
蔡丹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01 |
4 |
鲜卑贵族与北魏洛阳文学风气的形成 |
蔡丹君 |
民族文学研究 |
2018.02 |
5 |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用词 |
蔡永强 |
辞书研究 |
2018.04 |
6 |
“诗人之赋丽以则”发微——兼论《汉志·诗赋略》赋史观的渊源与影响 |
曾祥波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1 |
7 |
西方文学源头考辨 |
曾艳兵 |
外国文学研究 |
2018.06 |
8 |
卡夫卡式婚约 |
曾艳兵 |
南方文坛 |
2018.04 |
9 |
作为批评的“文选”——评《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选》 |
常培杰 |
美术研究 |
2018.04 |
10 |
审美唯名论与先锋艺术的发生 |
常培杰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4 |
11 |
常培杰 |
2018.09 |
||
12 |
常培杰 |
2018.09 |
||
13 |
康德论美的艺术 |
陈剑澜 |
美术研究 |
2018.06 |
14 |
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意义 |
陈剑澜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6 |
15 |
康德的审美自律论 |
陈剑澜 |
文艺研究 |
2018.11 |
16 |
论戈达尔电影中的静态画面 |
陈奇佳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18.02 |
17 |
自由之病:伊格尔顿的悲剧观念 |
陈奇佳 |
文学评论 |
2018.04 |
18 |
占有及其限度——论吉拉尔的模仿理论 |
陈奇佳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6 |
19 |
新的知识学面向——当前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
陈奇佳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2018.05 |
20 |
试论“曾”的反预期与经历义的演变关系 |
陈前瑞 |
古汉语研究 |
2018.02 |
21 |
惯常义演变为经历义的多样性—以英语、马来语和古汉语为例 |
陈前瑞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8.06 |
22 |
《左传》中“矣”的多功能性的量化分析 |
陈前瑞 |
中国语文 |
2018.05 |
23 |
数码爆破:动力学电影特效的美学特征 |
陈涛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18.01 |
24 |
艺术品牌与类型策略:巴兹•鲁赫曼的“红幕布三部曲” |
陈涛 |
当代电影 |
2018.03 |
25 |
感觉真实、叙事性与体感:数码特效时代的“现实主义”影像 |
陈涛 |
艺术百家 |
2018.01 |
26 |
城市与早期电影:交互的现代性 |
陈涛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8.03 |
27 |
戏法片与早期电影的身体耸动性 |
陈涛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04 |
28 |
听觉性“震惊体验”:早期电影的声音风景 |
陈涛 |
四川戏剧 |
2018.05 |
29 |
《礼炮-7号》:俄罗斯电影大片与历史记忆的一次相遇 |
陈阳 |
艺术评论 |
2018.01 |
30 |
退隐叙事:中华文化和美学观念影响下的华语电影叙事问题 |
陈阳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2 |
31 |
俄罗斯女性电影“新新浪潮”——从奥克珊娜·贝奇科娃电影出发 |
陈阳 |
电影艺术 |
2018.06 |
32 |
俄罗斯商业电影发展新趋势 |
陈阳 |
艺术评论 |
2018.07 |
33 |
《我不是药神》:能否开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
陈阳 |
电影评介 |
2018.14 |
34 |
艺术评论 |
2018.01 |
||
35 |
谈《芳华》——我和电影院里的青年人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
2018.03 |
36 |
我读《妻妾成群》——在苏童与《包法利夫人》译者对话中品味小说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8.02 |
37 |
柳青、皇甫村与20世纪80年代 |
程光炜 |
文学评论 |
2018.02 |
38 |
论余华的三部曲——《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
程光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07 |
39 |
“北京批评圈”与新时期文学 |
程光炜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1 |
40 |
张炜《古船》的主人公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
2018.11 |
41 |
略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评论 |
程光炜 |
当代文坛 |
2018.05 |
42 |
裸身回到了本乡本土 |
程光炜 |
小说评论 |
2018.06 |
43 |
怎样研究新时期文学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8.05 |
44 |
《钟山》与新时期文学 |
程光炜 |
2018.10 |
|
45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
2018.08 |
|
46 |
现代汉语赞扬义“有”字口语格式的用法及意义获得 |
董正存 |
语文研究 |
2018.01 |
47 |
从结构式增扩看高程度义结构式“最/再A不过”的产生 |
董正存 |
古汉语研究 |
2018.04 |
48 |
《奥赛罗》对于“黑色”的双关意象及其对美国本土戏剧的影响 |
范方俊 |
河北学刊 |
2018.04 |
49 |
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的开端与影响——《理查德三世》传入美国的历史语境及本土化回应 |
范方俊 |
学术研究 |
2018.05 |
50 |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戏剧改编及对美国本土民族戏剧的影响作用 |
范方俊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2018.06 |
51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创新写作 |
高旭东 |
读书 |
2018.01 |
52 |
关于新诗传播和接受的几点思考 |
高旭东 |
江汉论坛 |
2018.10 |
53 |
生态评论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 |
高旭东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18.01 |
54 |
关于新诗传播和接受的几点思考 |
高旭东 |
江汉论坛 |
2018.10 |
55 |
谈白一平—沙加尔上古音体系的几个问题 |
高永安 |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 |
2018.10 |
56 |
从声调标记到标记声调 |
高永安 |
语言研究 |
2018.04 |
57 |
“戏画一体论”与传统经典化的背后——以梅兰芳等人赴日公演为中心 |
江棘 |
文艺研究 |
2018.05 |
58 |
“新”“旧”文艺之间的转换轨辙——定县秧歌辑选工作与农民戏剧实验关系考论 |
江棘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12 |
59 |
수행과 방황, 극복의 경계에서 나타난 내면의 흔적들 |
金海鹰 |
YANBIAN LITERATURE 연변문학 |
2018.11 |
60 |
<질마재신화>에서 본 민중문화와 영원성 |
金海鹰 |
KOREAN STUDIES조선-한국학연구 |
总28号 |
61 |
位格与人:济宙拉斯的三一位格本体论批判 |
李丙权 |
SINO-CHRISTIAN STUDIES |
第26期(2018.12) |
62 |
清华简《赤鹄》的越文化属性 |
李炳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8.04 |
63 |
语法知识教学与语法事实教学—语法教学的深化与拓展 |
李泉 |
语言文字应用 |
2018.04 |
64 |
优秀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解读 |
李昕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18.03 |
65 |
作为“知识”和“文学”的批评 |
梁鸿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8.05 |
66 |
“诗言志”的内传理解——廖平的《诗纬》新解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
刘小枫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3 |
67 |
青年尼采论残酷的真理 |
刘小枫 |
哲学与文化月刊 |
2018.02 |
68 |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针对谁而著 |
刘小枫 |
学术界 |
2018.11 |
69 |
地理大发现与政治地理学的诞生 |
刘小枫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8.05 |
70 |
诗人希罗多德的做戏式“欺骗” |
刘小枫 |
江汉论坛 |
2018.08 |
71 |
古希腊语的“作诗”词源小辨 |
刘小枫 |
外国语文 |
2018.06 |
72 |
世界地缘与政治学(三篇) |
刘小枫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8.05 |
73 |
论出土文献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 |
龙国富 |
汉语史学报 |
第19辑2019.00 |
74 |
试论构式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 |
龙国富 |
外语研究 |
2018.02 |
75 |
娄林 |
学术界 |
2018.11 |
|
76 |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
娄林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8.05 |
77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9 |
||
78 |
娄林 |
江汉论坛 |
2018.09 |
|
79 |
娄林 |
政治思想史 |
2018.09 |
|
80 |
楼兰汉文简纸文书中的简化字形 |
路志英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2 |
81 |
楼兰汉文简纸文书中的字形草化 |
路志英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第22辑 |
82 |
关于梵高的鞋:海德格尔、夏皮罗与德里达 |
马元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5 |
83 |
再现的崩溃:重审福柯的绘画主张 |
马元龙 |
文艺研究 |
2018.04 |
|
施特劳斯《论僭政》中的古今之辨 |
彭磊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2 |
85 |
哲学家与政治家的差异: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争论再思考 |
彭磊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8.09 |
86 |
藏语多动词谓语句的认知基础和模块化 |
瞿霭堂;劲松 |
民族语文 |
2018.0510 |
87 |
民主之疾:朗西埃的书写政治学解读 |
饶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5 |
88 |
现代汉语致使状态补语结构中受使者的特征 |
宋文辉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3 |
89 |
再论汉语所谓“倒置动结式”的性质和特征 |
宋文辉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05 |
90 |
在历史的漩涡中前行——岳枫与战后香港电影 |
苏涛 |
当代电影 |
2018.07 |
91 |
“人民”的余像:小剧场戏剧《切·格瓦拉》和世纪之交的主体想象 |
孙柏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2018.03 |
92 |
《无问西东》的青春叙事与历史书写 |
孙柏 |
电影艺术 |
2018.02 |
93 |
旁格成分做宾语现象的跨语言考察及类型关联特征分析——从分析型语言中的同类发现谈起 |
孙天琦 |
语言学论丛 |
第57辑 |
94 |
《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中心的研讨 |
孙郁 |
2018.02 |
|
95 |
孙郁 |
2018.02 |
||
96 |
孙郁 |
2018.02 |
||
97 |
与幼小者之真言——《狂人日记》的副题及其他 |
孙郁 |
文艺争鸣 |
2018.07 |
98 |
关于张柠的文与人 |
孙郁 |
文艺争鸣 |
2018.07 |
99 |
孙郁 |
读书 |
2018.02 |
|
100 |
后世俗的双重谦卑 |
汪海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第39辑 |
101 |
当人文研究遭遇“听觉”课题:开拓中的学术话语 |
王敦 |
东岳论丛 |
2018.08 |
102 |
“听觉文化研究”与“声音政治批评”的张力与互补——与周志强商榷 |
王敦 |
探索与争鸣 |
2018.07 |
103 |
汉简字词考释二则 |
王贵元 |
语言研究 |
2018.03 |
104 |
汉字部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
王贵元 |
中国语文 |
2018.04 |
105 |
“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重读诗人穆旦 |
王家新 |
文艺争鸣 |
2018.11 |
106 |
论六朝地记与志怪“小说”——以洞窟故事为中心 |
王昕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2 |
107 |
论志怪与古代博物之学——以“土中之怪”为线索 |
王昕 |
文学遗产 |
2018.02 |
108 |
文学与史学融合的又一力作—评《文学社群与文学关系论》 |
王昕 |
河北学刊 |
2018.02 |
109 |
“弃儒就贾”与明代平民文化的兴盛 |
王昕 |
人民论坛 |
2018.25 |
110 |
著着书者之笔与清代志怪的衍化—以志怪中西洋元素为分析线索演化 |
王昕 |
河北学刊 |
2018.05 |
111 |
谢卫楼与曹擦形象的海外建构 |
王燕 |
文学评论 |
2018.01 |
112 |
德庇时英译《红楼梦》研究——从约翰·巴罗书评谈起 |
王燕 |
红楼梦学刊 |
2018.05 |
113 |
山东郓城方言状态词词末音节的变调 |
吴永焕 |
中国语文 |
2018.02 |
114 |
从无形文化财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变革 |
吴真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1 |
115 |
郑振铎与战时文献抢救及战后追索 |
吴真 |
文学评论 |
2018.06 |
116 |
仁井田文库的朱自清备课用书 |
吴真 |
读书 |
2018.11 |
117 |
回缩/虚位——走向“余让”的汉语神学 |
夏可君 |
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 |
第49期 |
118 |
试论战国秦汉文学研究中的惯例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
徐建委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5 |
119 |
季札观乐诸问题辩证——兼论早期儒家对先秦知识的塑造 |
徐建委 |
文学评论 |
2018.05 |
120 |
文本的衍变:《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辨证 |
徐建委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05 |
121 |
“以意逆志”在古代文论语境中的限度及相关问题——以考察古人为落实该法而预设之条件为中心 |
徐楠 |
河北学刊 |
2018.02 |
122 |
扎实推进中国古典学的建设 |
徐正英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
123 |
出土文献“大文学”研究与坚定文化自信 |
徐正英 |
文学遗产 |
2018.04 |
124 |
Matteo Ricci and Michel Foucault’s Readings of Epictetus: A quest of "Zhi" (知Knowing) and "Xing" (行Application) |
杨慧林 |
Christianity & Literature |
68(1) |
125 |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and its Potential Value |
杨慧林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 |
2018.02 |
126 |
思想操练与五四遗产 |
杨联芬 |
文艺争鸣 |
2018.09 |
127 |
重建一种新的文学——对我国文学当下情况的几点思考 |
杨庆祥 |
文艺争鸣 |
2018.05 |
128 |
中国故事的现代表达——王方晨《老实街》读札 |
杨庆祥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2018.03 |
129 |
最大的变革和最小的反应——由鲁敏《奔月》兼及其他 |
杨庆祥 |
当代作家评论 |
2018.06 |
130 |
小说与电影的互动生成 |
杨庆祥 |
文艺争鸣 |
2018.10 |
131 |
“压抑”与“写作”——穆旦翻译的诗歌史意义 |
姚丹 |
文艺争鸣 |
2018.11 |
132 |
《野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独醒者与他的灯》为中心的研讨 |
张洁宇 |
当代文坛 |
2018.02 |
133 |
“度日”与“做人”:《伤逝》的兄弟隐喻与人生观分歧 |
张洁宇 |
学术月刊 |
2018.11 |
134 |
鲁迅那代人的醒和怕——重读《狂人日记 》 |
张洁宇 |
文艺争鸣 |
2018.07 |
135 |
《新约》文本中的“墨提斯”智慧母题与意义建构:以《马可福音》七章24-30节为例 |
张靖 |
LOGOS & PNEUMA-CHINESE JOURNAL OF THEOLOGY |
第48期 |
136 |
“N一价认知+是”凝固型构式语用现象及其来源探析 |
张璐 |
中国语文 |
2018.01 |
137 |
新兴“各种V/VP”结构式的多维考察 |
张璐;唐文菊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4 |
138 |
晋文公的“德教”与“权谋”——《左传·城濮之战》解读 |
张毅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3 |
139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批评理论创新(一) |
张永清 |
东岳论丛 |
2018.05 |
140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批评理论创新(二) |
张永清 |
东岳论丛 |
2018.06 |
141 |
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初始形态——试论马克思恩格斯1844—1895年的批评理论 |
张永清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18.02 |
142 |
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在场” |
张永清 |
浙江社会科学 |
2018.10 |
143 |
青年恩格斯与“青年德意志”——对相关问题的再思考 |
张永清 |
江海学刊 |
2018.05 |
144 |
论青年恩格斯思想视域中的白尔尼因素 |
张永清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04 |
145 |
构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
张永清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2018.04 |
146 |
《篆隶万象名义》中“甿”“民”“氓”的注音和释义 |
郑林啸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6 |
147 |
郑志良 |
江淮论坛 |
2018.04 |
|
148 |
明代戏曲评点中的真实论——兼谈评点作为文学思想研究资源问题 |
朱万曙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04 |
149 |
清代戏曲文献研究(四篇) |
朱万曙 |
江淮论坛 |
2018.03 |
2.学生、博士后主要核心期刊论文成果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期数 |
1 |
北京社会科学 |
2018.08 |
||
2 |
2018.09 |
|||
3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8.05 |
||
4 |
2018.06 |
|||
5 |
2018.12 |
|||
6 |
2018.11 |
|||
7 |
邓小燕 |
2018.11 |
||
8 |
当代电影 |
2018.03 |
||
9 |
195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考释 |
黄海飞 |
2018.09 |
|
10 |
论宋代志怪小说异域书写“式微”的历史文化根源——基于知识结构、文化心态以及中外交流的探讨 |
2018.05 |
||
11 |
家族记忆、文化空间与地方信仰——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中的宋末嘉兴书写 |
北京社会科学 |
2018.04 |
|
12 |
文艺争鸣 |
2018.07 |
||
13 |
跳出线性想象,回归多元叙述——评王风《世运推移与文章兴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02 |
|
14 |
师陀文字中的鲁迅“底色”——试论师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8.01 |
|
15 |
2018.10 |
|||
16 |
20世纪30年代胡秋原与左翼论争再思考 |
东岳论丛 |
2018.06 |
|
17 |
钱杏邨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8.02 |
|
18 |
李蕾;陈前瑞 |
2018.04 |
||
19 |
2018.06 |
|||
20 |
2018.09 |
|||
21 |
歌咏言 声依咏——谢晋“反思三部曲”的开场歌曲与电影叙事 |
2018.15 |
||
22 |
从“吹灯”到“放火”——重读鲁迅《长明灯》 |
文学评论 |
2018.03 |
|
23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8.09 |
||
24 |
2018.05 |
|||
25 |
鲁迅“家道中落”考 |
刘润涛 |
鲁迅研究月刊 |
2018.02 |
26 |
“考德威尔论争”中关于本能的争论 |
东岳论丛 |
2018.05 |
|
27 |
2018.05 |
|||
28 |
2018.03 |
|||
29 |
2018.02 |
|||
30 |
外国文学 |
2018.01 |
||
31 |
非此即彼——论克尔凯郭尔与卡夫卡对亚伯拉罕的不同阐解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2018.01 |
|
32 |
浩然的性格及文学观——由一次文人聚会谈起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07 |
|
33 |
北京社会科学 |
2018.09 |
||
34 |
大时代与小角落——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08 |
|
35 |
外国文学 |
2018.05 |
||
36 |
2018.10 |
|||
37 |
从“盘峰论争”回看“90年代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兼论“90年代诗歌”的文学史可能 |
文艺争鸣 |
2018.02 |
|
38 |
童群霖 |
2018.09 |
||
39 |
明代弘嘉时期中州诗学与“文选学” |
2018.08 |
||
40 |
以复古求革新——何景明诗学对儒家诗学的接受 |
王立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04 |
41 |
“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示范——第一次文代会招待演出考论 |
文艺研究 |
2018.07 |
|
42 |
2018.03 |
|||
43 |
文艺的转向:第一次文代会“艺术展览会”考论 |
王秀涛 |
文艺争鸣 |
2018.02 |
44 |
文学中的睡眠: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睡眠事件为中心 |
外语研究 |
2018.01 |
|
45 |
国外文学 |
2018.02 |
||
46 |
2018.20 |
|||
47 |
穿越类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 |
吴楚舒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8.06 |
48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12 |
||
49 |
夏天 |
2018.06 |
||
50 |
“外省人”的文学命运——重回《二月杏》创作前后兼及1980年代初的文学氛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08 |
|
51 |
2018.03 |
|||
52 |
一种翻译诗学的建立——评王家新《翻译的辨认》 |
2018.06 |
||
53 |
2018.04 |
|||
54 |
元好问《续夷坚志》“作意”辨正 |
2018.11 |
||
55 |
2018.08 |
|||
56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5 |
||
57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