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9年主要核心期刊论文一览表(二)
发布时间:2010-01-02
来源:学术研究
作者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出版时间 |
骆峰 |
《索绪尔的语义观与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 |
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
2/1/2006 |
骆峰 |
《论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 |
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
3/1/2009 |
马俊杰 |
《笑的意味与当代文学》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5/1/2009 |
马元龙 |
《作者和-或他者:一种拉康式的文学理论》 |
外国文学 |
1/15/2006 |
马元龙 |
《症状、幻象与意识形态——论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 |
哲学动态 |
8/15/2006 |
马元龙 |
《欲望的悲剧:一种拉康式的精神分析》 |
外国文学研究 |
12/15/2006 |
马元龙 |
《通过身体思考》 |
外国文学 |
12/15/2006 |
马元龙 |
《社会意识抑或社会现实——意识形态批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1/2007 |
马元龙 |
《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 |
外国文学评论 |
12/15/2007 |
马元龙 |
《欲望的礼物:<劳儿之劫>》 |
文艺研究 |
4/1/2008 |
马元龙 |
《萨德与康德:伦理学的新境域》 |
社会科学 |
4/1/2008 |
马元龙 |
《文化之路:化“文化”为“自然”》 |
外国文学 |
7/1/2008 |
牟云峰 |
《立法语言中的指同形式》 |
语言文字应用 |
1/1/2007 |
彭磊 |
《哲人的自我教育:柏拉图"自传"诠解》 |
北大教育评论 |
2009年第1期 |
彭磊 |
《柏拉图书简的真伪》 |
求是学刊 |
2009年第3期 |
潘天强 |
《温柔的军团——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多面性特征》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3/1/2006 |
潘天强 |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1/2007 |
潘天强 |
《论现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1/1/2007 |
潘天强 |
《论英雄主义——历史观中的光环和阴影》 |
人文杂志 |
5/15/2007 |
潘天强 |
《中国电影的代际问题》 |
文艺研究 |
2009年第12期 |
潘天强 |
《电影〈活着〉:一种超越历史的影像震撼》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9年第6期 |
潘天强 |
《在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之间——中国电影的策略》 |
文艺争鸣 |
2009年第7期 |
荣继华 |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3/20/2009 |
孙柏 |
《拼图游戏——全球化视野中的电影本体论和世界图景》 |
电影艺术 |
3/10/2008 |
孙柏 |
《群众与人:<科利奥兰纳斯>和现代戏剧的形式难题》 |
读书 |
4/2/2008 |
孙柏 |
《美国社会“选焦”:<教父>中的一种镜头语言及其表意》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6/20/2008 |
孙柏 |
《光绪元年的上海剧坛——从<申报>记载看近代演剧的商业化进程》 |
戏剧艺术 |
1/10/2009 |
孙民乐 |
《历史与记忆》 |
文艺争鸣 |
2/1/2008 |
孙民乐 |
《在文学中“发明”历史》 |
文艺争鸣 |
6/15/2009 |
孙郁 |
《东亚的起点》 |
社会科学辑刊 |
1/1/2006 |
孙郁 |
《贾平凹的道行》 |
当代作家评论 |
3/1/2006 |
孙郁 |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中国现代小说史>》 |
中国图书评论 |
3/1/2006 |
孙郁 |
《译介之魂》 |
中国图书评论 |
4/1/2006 |
孙郁 |
《布道者李何林》 |
当代作家评论 |
5/1/2006 |
孙郁 |
《作家,属于时代的——“贾平凹作品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
当代作家评论 |
5/1/2006 |
孙郁 |
《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 |
当代作家评论 |
6/1/2006 |
孙郁 |
《学者的良知与市侩的手段》 |
读书 |
6/1/2006 |
孙郁 |
《阅读印象》 |
中国图书评论 |
9/1/2006 |
孙郁 |
《日光下的魔影——<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读后》 |
当代作家评论 |
5/1/2007 |
孙郁 |
《木心之旅》 |
读书 |
7/1/2007 |
孙郁 |
《胡适:在文学改良的理论与实践之间》 |
中国图书评论 |
9/1/2007 |
孙郁 |
《文人的分与合》 |
中国图书评论 |
2/1/2008 |
孙郁 |
《自己的空间》 |
当代作家评论 |
6/1/2008 |
孙郁 |
《从“度苦”到“顺生”》 |
读书 |
8/1/2008 |
孙郁 |
《三十年的思与想》 |
文艺研究 |
12/1/2008 |
孙郁 |
《北平苦雨中的张中行》 |
新文学史料 |
1/1/2009 |
孙郁 |
《近三十年的散文》 |
当代作家评论 |
2/1/2009 |
孙郁 |
《陈独秀:我们如何表达》 |
中国图书评论 |
4/1/2009 |
孙郁 |
《关于互为主体》 |
光明日报 |
4/25/2009 |
孙郁 |
《在鲁迅的暗区里》 |
读书 |
6/1/2009 |
孙郁 |
《“鲁迅精神与东亚”笔谈》 |
新华文摘 |
2006年第7期 |
孙郁 |
《儒的是与非》 |
新华文摘 |
2007年第20期 |
孙郁 |
《平生一片心还待故人来——张中行和他的同时代友人》 |
新华文摘 |
2008年第22期 |
孙郁 |
《近三十年的散文》 |
新华文摘 |
2009年第6期 |
陶曲勇 |
《说“汲落”》 |
古汉语研究 |
2009年第2期 |
陶曲勇 |
《也说<篆隶万象名义>中的“、”号》 |
中国典籍与文化 |
2008年第2期 |
万静 |
《论梅溪咏物词与清真、白石咏物的关系》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5/25/2007 |
王贵元 |
《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字词考释》 |
中国语文 |
1/1/2007 |
王贵元 |
《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的“牒”》 |
语文研究 |
4/1/2008 |
王贵元 |
《十二生肖来源新考》 |
学术研究 |
5/1/2008 |
王贵元 |
《简帛文献用字研究》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5/5/2008 |
王贵元 |
《<说文>古文与楚简文字合证》 |
中国文字研究 |
12/20/2008 |
王贵元 |
《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 |
考古 |
2/25/2009 |
王家新 |
《当代诗歌:在“自由”与“关怀”之间》 |
文艺研究 |
9/1/2007 |
王家新 |
《读几位当代诗人》 |
当代作家评论 |
10/1/2007 |
王家新 |
《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试论中国新诗的“诗意”生成机制》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0/1/2007 |
王家新 |
《风景的当代方式》 |
文艺研究 |
11/1/2007 |
王家新 |
《承担者的诗:俄苏诗歌的启示》 |
外国文学 |
11/28/2007 |
王家新 |
《诗与诗人的相互寻找》 |
俄罗斯文艺 |
12/15/2007 |
王家新 |
《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
读书 |
5/1/2008 |
王家新 |
《让诗歌照亮语文教学——回答<语文建设>记者关于新诗教学的几个问题》 |
语文建设 |
6/1/2008 |
王家新 |
《词的“昏暗过渡”与互译:翻译诗歌》 |
当代作家评论 |
10/1/2008 |
王家新 |
《诗歌,现实与语言之旅》 |
世界文学 |
3/1/2009 |
王家新 |
《“在盐库守着波涛的记忆”:翻译诗歌》 |
当代作家评论 |
4/1/2009 |
王家新 |
《负重的丰饶仍在练习弯腰》 |
外国文学 |
5/1/2009 |
王家新 |
《“对中国的执迷”与“世界文学”的视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9/1/2009 |
王家新 |
《存在,为了相互存在》 |
世界文学 |
9/1/2009 |
王小岩 |
《单面文化`革命艺术`感性解放——评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
理论学刊 |
4/15/2009 |
王小岩 |
《评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
教学与研究 |
4/20/2009 |
王昕 |
《个体心灵的独特挣扎》 |
中国教育报 |
4/12/2007 |
王昕 |
《论<儿女英雄传>与明清儒学的平民化》 |
中国文化研究 |
5/28/2008 |
王昕 |
《论清代文人小说叙事的演进——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
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
12/1/2008 |
王昕 |
《论照妖镜源流及其叙事模式的演变》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3/10/2009 |
王昕 |
《论唐人小说的侠女形象及其影响》 |
文学评论 |
5/17/2009 |
王燕 |
《一次失败的窃火:中国第一种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论略》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1/2006 |
王燕 |
《试论<聊斋志异>在西方的最早译介》 |
明清小说研究 |
4/1/2008 |
王燕 |
《宝玉何以被误读为女士?——评西方人对<红楼梦>的首次解读》 |
齐鲁学刊 |
1/15/2009 |
王燕 |
《作为海外汉语教材的<红楼梦>——评<红楼梦>在西方的早期传播》 |
红楼梦学刊 |
11/15/2009 |
吴波 |
《“韩文一代”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育》 |
中国教育报 |
4/28/2006 |
吴波 |
《洪堡特“精神力量”的特性及其与民族和语言的关系》 , , , , , , |
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
5/1/2006 |
吴永焕 |
《山东平度方言去声分归阴、阳平的语音考察》 |
语言研究 |
6/10/2006 |
吴永焕 |
《汉语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7/1/2008 |
吴永焕 |
《山东三调方言类型考察》 |
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 |
2/9/2009 |
吴永焕 |
《山东郓城话中双介音撮口韵及相关问题》 |
中国语文 |
9/10/2009 |
武惠华 |
《“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 |
汉语学习 |
4/15/2007 |
夏可君 |
《礼物给予的“汉语-神学”》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3/31/2007 |
夏可君 |
《触感神学——南希的基督教解构》 |
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 |
2007年秋季号 |
夏可君 |
《身体——思想的触感》 |
基督教文化学刊 |
6/11/2009 |
夏可君 |
《<水立方>:对称的火焰与时间性的法则》 |
当代文坛 |
7/1/2009 |
夏可君 |
《时间之痛:哨兵诗歌写作的地方志》 |
当代文坛 |
7/1/2009 |
夏可君 |
《荷尔德林的文论与现代汉诗写作的法度》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9/16/2009 |
夏可君 |
《修性·基督化·自由感: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三种可能性》 |
文艺研究 |
11/10/2009, |
熊燕 |
《客赣方言的韵母格局及其与周边方言的比较》 |
语言学论丛 |
12/30/2007 |
徐楠 |
《试论祝允明的诗歌辨体意识与创作观》 |
齐鲁学刊 |
3/15/2007 |
徐楠 |
《试论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 |
文艺研究 |
8/10/2007 |
徐楠 |
《漫兴精神——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创作观》 |
文艺研究 |
8/10/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