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存

1977年出生,河北昌黎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 办公室:人文楼701室 邮箱:dongzhc@ruc.edu.cn

教育背景

1997年至2001年 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1年至2004年 硕士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6年至2010年 博士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2008年2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现苏州校区)

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学

研究方向

历史句法语义

近现代汉语语法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语法本体研究

教授课程

语义学(本科生)

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本科生)

语言学史(硕士研究生)

语义学(硕士研究生)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文献(博士研究生)

语言学前沿(博士研究生)

重要获奖

(1)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个人

(2)2022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3)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4)2023年“兴证全球奖教金”二等奖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研究会理事

代表性论文

(1)《“不折不扣”和“十足”的用法及其语义演变》,《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

(2)《现代汉语副词“活活”的用法及其来源》(第一作者),《汉语学报》2024年第3期。

(3)《“活VP”中“活”的语义演变及其动因与机制》(第一作者),《古汉语研究》2024年第2期。

(4)《时间副词“跟手”“跟脚”的用法、形成及生成动因》(第二作者),《语文研究》2024年第4期。

(5)《现代汉语“纯纯”的主观评价用法及其语义关联》(第一作者),《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2期。

(6)《现代汉语“妥妥(的)”的主观评价用法及相关问题》(第一作者),《语文研究》2023年第3期。

(7)《半图式性构式“X 手”的时间用法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作者),《学术研究》2022年第4期。

(8)《“见”的全称量化用法及其产生》,《中国语文》2021年第2期。

(9)《从构式变化看情态副词“少说”的产生与发展》,《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3期。

(10)《从结构式增扩看高程度义结构式“最/再A不过”的产生》,《古汉语研究》2018年第4期。

(11)《现代汉语赞扬义“有”字口语格式的用法及意义获得》,《语文研究》2018年第1期。

(12)《汉语中约量到可能认识情态的语义演变——以“多半”为例》,《中国语文》2017年第1期。

(13)《结构省缩与情态依附——以让步条件结构式为例》,《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第4期。

(14)《让步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副词“打死”的形成》,《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15)《汉语中序列到量化的语义演变模式》,《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

(16)《言说动词“操”的句法-语用表现及相关问题研究》,《语文研究》2015年第1期。

(17)《无条件构式的省缩及其句法-语用后果》,《中国语文》2013年第4期。

(18)《“完结”义动词表周遍义的演变过程》,《语文研究》2011年第2期。

(19)《词义演变中手部动作到口部动作的转移》,《中国语文》2009年第2期。

(20)《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语文研究》2008年第2期。

主要专著

《汉语量化表达的语义来源及演变》,华文出版社,2020年。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量范畴的语义演变研究”(主持人),2022年(在研)。

(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项目“汉语量范畴系统的历时发展及语义演变研究”(主持人),2022年(已结项)。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构式省缩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主持人),2013年(已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主持人),2010年(已结项)。

(5)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项目研究品牌计划“语义范畴和语法演变的接口研究”(主持人),2013年(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