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缪朗山

发布时间:2014-06-01
来源:外国文学教研室


 

 http://wxy.zuolang.com/uploads/100312/3_195756_1.jpg

 

缪朗山(1910.101978.8.2),男,汉族, 笔名:缪灵珠,广东中山人。

著名的西方文学及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辟了第一个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课堂。1978年去世,享年68岁。

早年随家迁居澳门。1924年毕业于澳门励英英文学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内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文艺界抗敌协会。1934年至1936年,任法籍教团开办的圣罗撒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36年至1942年,自设“灵春学舍’,讲授英语和西方文学。1942年参加文艺界抗敌协会,同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3年任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缪朗山教授应聘来武大后,看到许多进步学生迫切要求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向往苏联革命,在19433月间,利用业余时间为这些进步学生办起了俄文班。俄文班开办以后轰动整个学校,听课者云集,教室座无虚席,甚至窗上都爬满了人,连生物系著名教授何定杰也兴致勃勃地前去听课。反动派对进步师生要求学俄文视若洪水猛兽,惊慌不已,就在俄文班开办不久,便派军警包围,说什么教俄文就是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这是在赤化学生。缪朗山也受到严密监视,但其毫不畏惧,继续利用课堂,向学生宣传文艺新思想。

1947年,因参与进步活动而被捕,经营救出狱后送往香港,任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1949年,应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来京,先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文艺理论组和西方文学组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教授。

1961年秋,缪朗山到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任教。人民大学停办期间,调往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从事联合国资料的翻译工作。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他又重回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在人民大学工作期间,他承担了讲授西方文艺理论史的任务。他治学严谨,立足于掌握第一手材料,著述所需文献资料大都根据原文亲自翻译。他注重钻研原著,惯于独立思考,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力求有所创见。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底得到学界的肯定。缪先生生前从事西方文学和西方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辟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课堂,翻译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为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缪朗山去世后,其遗稿经学生整理编订,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给“文研班”和进修班上课用的讲稿,整理成《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于1985年出版,并于1987年列入首批《中国人民大学丛书》;他译自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的文献资料,编订为《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分四卷于1987年至1991年陆续出版。

缪朗山在革命和教学之余,还翻译出版了许多部世界名著,如:《古希腊史》、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大部分、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三部曲》,高尔基的《俄国文学史》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论文选》等,还编写了《古希腊文学史》初稿,在我国翻译领域都占有和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