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奇先生

发布时间:2009-12-02
来源:先生,美学,学校,研究,工作


95b6f7434a9c4affbaa9e6ff3b57a3d4.png

 

 

马奇(19222003.4.28)男, 回族,河南省武陟人。曾用名马世勋、马凌云。

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建树卓越。

马奇幼年家贫,曾在清真寺读过两年《古兰经》,方就读于乡间慈善学校。后因成绩优异,考入河南省立十四中学。1938年春,家乡被日寇占领,随学校迁至登封县中岳庙。1939年,考入省立开封高中,赖同学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在开高读书期间,参加社会科学读书社,后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后,在南阳地区内乡县赤眉城以小学教员身份,组织和领导南阳各学校的地下党工作。1943年初,河南地下党遭破坏,奉命撤离。徒步到达延安,适遇“抢救运动”旋蒙诬陷残害。待“甄别”后,调入八路军子弟学校工作。1946年,带领共产党干部子女随军队撤离延安至张家口,任教于晋察冀边区中学等学校。1949年春节进入北平,任职于北平市军管会,后组建北京市101中学,又调**教部政治教育司任职。1956年,自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从此开始30余年高等教育生涯。1958年,任哲学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64年任语文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至文革爆发,被红卫兵打倒、抄家、关押。19691972年曾随五七干校在江西省余江县放牛。人大复校后,1978年任《教学与研究》主编,1980年,到哲学系组建美学教研室并任主任。其后曾任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美学学会会长。1990年离休,成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生。200342821时殁于北京市第六医院,享年81岁。

马奇一生,志趣鲜明,自学为本,笔不离手。在延安期间曾寻求去“鲁艺”学习,未果。50年代初,编写中等教育教学文章。1958年以后,撰写关于个人道德修养专著,以及关于北京宗教和风俗习惯的图书。文革前的60年代,钻研马列经典原著并主持编写注释,此时开始专注美学研究并投身于当时的“论战”。文革后期,参与编写《新华词典》。80年代出版的《艺术哲学论稿》和《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研究》两书集数十年研究之心得。其间还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美学条目释文。1990年离休后,坚辞一切职务,散尽毕生藏书,从头学起,潜心书法。自诩“古训四十难学艺,吾逾七十篆楷隶”。又叹 离休以后才得以从事“完全自愿、自觉、自由的劳动”。

马奇一生,以中学出身,行专业教育,其知行观念,皆离不开对于书的认识演进。早在高中期间,即开始研读“五经”:马、恩、列、斯、毛,从此奠定革命生涯。工作于人民大学伊始,自我制定“四书”计划:读书、教书、编书、写书,沉醉于研究的兴奋和出版的满足。及至“从心所欲”之年,又淡出学问, 不藏一书,去留无意,墨洒烟云。

马奇一生,谨言慎行,严己宽人,晦掖后学,但世事艰难,坎坷不断。尤以两次最为深重。其一是历经困苦、满腔热血到达延安,却遭遇残酷无情的 “抢救运动”。其二是殚精竭虑的忘我工作,在文革中却成为被批斗关押的牛鬼蛇神。晚年尝以杨慎名篇书赠友人,“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是自己一生心路蓝缕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