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毕业论文辑录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
|
序号 |
姓名 |
题目 |
专业 |
导师 |
|
1 |
文贞熹 |
2008年度新词语调查——以三音节词为例 |
汉语言 |
高永安 |
|
2 |
阿依努拉 |
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
汉语言 |
高永安 |
|
3 |
朴正斌 |
韩国烟文化面面观 |
汉语言 |
高增霞 |
|
4 |
申然浩 |
中国的京剧与韩国河回假面剧 |
汉语言 |
高增霞 |
|
5 |
吴海卿 |
中韩两国的酒文化比较 |
汉语言 |
高增霞 |
|
6 |
全志恩 |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以孙悟空为例 |
汉语言 |
冀小军 |
|
7 |
张钟音 |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汉语传播的贡献 |
汉语言 |
李禄兴 |
|
8 |
李美秀 |
《城南旧事》主人公英子眼里的成人世界 |
汉语言 |
李泉 |
|
9 |
金炅民 |
《论语》前两篇中的单音节词双音化研究 |
汉语言 |
刘爱菊 |
|
10 |
金真秀 |
分析《论语》中的“曾子曰” |
汉语言 |
刘爱菊 |
|
11 |
芮成海 |
《论语》中领导力与现代领袖分析 |
汉语言 |
刘爱菊 |
|
1, 2 |
尹惠园 |
韩国与日本孔子学院比较分析和建议 |
汉语言 |
刘爱菊 |
|
13 |
李恩智 |
《饮食男女》与《我的父亲》中父亲形象的比较 |
汉语言 |
潘晨婧 |
|
15 |
李帝升 |
中日饮酒习俗的文化比较 |
汉语言 |
王小岩 |
|
16 |
崔元宁 |
海尔与三星——不同的企业组织文化对比研究 |
汉语言 |
俆承伟 |
|
17 |
姜东均 |
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利与弊 |
汉语言 |
俆承伟 |
|
18 |
南仁英 |
韩中电视剧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
汉语言 |
俆承伟 |
|
19 |
郑元植 |
三星公司与苹果公司的比较 |
汉语言 |
俆承伟 |
|
20 |
玛丽亚 |
契诃夫与鲁迅:在史传和类型学方面 |
汉语言 |
张洁 |
|
21 |
朴在完 |
现代中国的家庭关系 |
汉语言 |
张洁 |
|
22 |
全商佑 |
中韩两国的餐桌礼仪比较分析 |
汉语言 |
张洁 |
|
23 |
金多恩 |
汉语身体部位惯用语分析 |
汉语言 |
章欣 |
|
24 |
梁敏瑛 |
中国小说《骆驼祥子》和韩国小说《运气好的天》比较 |
汉语言 |
章欣 |
|
25 |
申睿智 |
2008.02012年韩语新词语研究分析 |
汉语言 |
章欣 |
|
26 |
奥多 |
《雷雨》中的繁漪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三太太形象比较 |
汉语言 |
赵万勋 |
|
27 |
孙灿荣 |
中韩两国大学生就业难探析 |
汉语言 |
朱宁 |
|
28 |
俞志旻 |
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对外韩语综合课教学模式设计 |
汉语言 |
朱宁 |
|
29 |
韩伦廷 |
韩中十二生肖动物熟语比较分析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30 |
洪准杓 |
中韩杂志上的现代小说比较——以《新青年》与《开辟》为例 |
汉语言文学 |
张洁宇 |
|
31 |
金成容 |
周作人的“启蒙主义”文艺观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张洁宇 |
|
32 |
李尚炫 |
从《狂人日记》看鲁迅早期思想 |
汉语言文学 |
张洁宇 |
|
33 |
李晟源 |
孔子信仰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34 |
梁厚卿 |
论郁达夫的小说观及其实践 |
汉语言文学 |
张洁宇 |
|
35 |
慎璟宰 |
论茅盾文学观念的现代性 |
汉语言文学 |
张洁宇 |
|
36 |
郑敏溶 |
李白与郑澈比较研究——人物生涯与饮酒诗比较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37 |
安耀翰 |
论日本动漫《ONE PIECE》中草帽海贼団的团队精神 |
汉语言文学 |
陈奇佳 |
|
38 |
金贤娥 |
李白与杜甫的诗世界比较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39 |
郑昭谭 |
《活着》的历史背景和本文分析 |
汉语言文学 |
杨庆祥 |
|
40 |
边庆恩 |
浅析《论语》里的“忠”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41 |
崔慈娟 |
社交网(SNS)中毒原因与影响及预防方法 |
汉语言文学 |
孙柏 |
|
42 |
崔敏敬 |
中韩《论语》成语比较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43 |
白软智 |
《论语》中的理想人格“君子”浅析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44 |
崔荣训 |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的人物形象比较 |
汉语言文学 |
徐楠 |
|
45 |
崔均一 |
《论语》的文学特色及文学价值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杨贺 |
|
46 |
河泰均 |
色彩词语所反映的中国人的感情色彩 |
汉语言文学 |
杨贺 |
|
47 |
奉守熙 |
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倾向 |
汉语言文学 |
杨庆祥 |
|
48 |
金娥兰 |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化形象的文学价值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49 |
金珉智 |
对王小波《东宫西宫》的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杨庆祥 |
|
50 |
金珉敬 |
宋代政治和诗歌的关系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51 |
金晓芒 |
《山海经》中的生与死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52 |
金志泳 |
再析《论语》中的朋友观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53 |
李多美 |
浅析《论语》里的“孝”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54 |
李建旻 |
探析中国现当代戏剧《雷雨》中的语言魅力及人物性格 |
汉语言文学 |
张一帆 |
|
55 |
林柰润 |
《论语》里“五常”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56 |
朴惟珍 |
中韩电影产业化比较 |
汉语言文学 |
孙柏 |
|
57 |
朴庆俊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汉语言文学 |
杨贺 |
|
58 |
杨金灵 |
近五十年泰国电影的发展和变化 |
汉语言文学 |
潘天强 |
|
59 |
尹惠珉 |
《论语》与古代韩国的礼和义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60 |
徐正镐 |
韩中颜色词比较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杨贺 |
|
61 |
许韶允 |
《水浒传》与《洪吉童传》的比较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
|
62 |
尹智熙 |
孙悟空与《圣经》人物比较研究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63 |
赵珖祚 |
《三国演义》中孙权和刘备的形象比较 |
汉语言文学 |
徐楠 |
|
64 |
郑宝拉 |
韩国电视剧的植入式(PPL)广告 |
汉语言文学 |
孙柏 |
|
65 |
郑址浩 |
再论《论语》中的“义” |
汉语言文学 |
刘爱菊 |
|
66 |
郑河娜 |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美 |
汉语言文学 |
徐建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