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3-01-15
来源: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发展者梅林、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

总论
一、马恩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概述
二、马恩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发展者的文艺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提要
一、美的本质——自由的生命表现
二、异化劳动
三、历史之谜
讲评
一、美的规律——“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二、美的来源——“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三、美和美感——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四、人化自然——“五官感觉的形成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一)人化自然概念的提出
(二)人化自然的含义
(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的概念的批驳
五、异化状态下的审美关系

第二章:恩格斯、马克思《神圣家族》
提要

   1. 揭去思辨哲学的“魔毯” 

二、道德改造的秘密
三、批判的史诗把“秘密”变为实体
讲评
一、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二、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的批判
三、《神圣宗族》中有关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论述

第三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提要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讲评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文艺意识形态性的理论来源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提要
一、《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
二、《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讲评:
一、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的批评
二、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第五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序言
提要
一、社会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二、人类思维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人类健康的童年和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
讲评
一、不平衡理论与把握世界的方式
二、人类的童年与马克思的文化史观
三、希腊艺术永久的魅力与艺术生产

第六章: 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和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提要
一、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
二、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
讲评
一、现实主义文艺的创作原则
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第七章:恩格斯有关现实主义问题的书信
提要
一、《致敏娜·考茨基》
(一)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二)文学作品的倾向及其表现
二、《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一)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二)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 关于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
讲评
一、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一)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和艺术性
(二)文艺的倾向性、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
二、论现实主义的典型创造
三、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

第八章:梅林《艺术和无产阶级》
提要
一、创作背景
二、无产阶级对现代艺术的态度问题
三、无产阶级与现代艺术的分歧
讲评
一、艺术创作的倾向性问题
二、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阶级实质
三、意义辨析
四、梅林的文艺评论思想

第九章: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提要
一、论艺术
二、原始民族的艺术
三、原始舞蹈与装饰
讲评
一、艺术先于劳动
二、美感的产生
三、社会心理中介

第二编: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经验及教训

总论
一、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 二、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三、编选说明

第一章: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提要
一、哲学的根本问题和哲学的党性
二、客观真理、辩证法与相对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几个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
讲评
一、马赫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文艺学本体论
三、前苏联马克思文艺学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四、前苏联马克思文艺学本体论的缺陷及其教训

第二章: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提要
一、《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党性原则与创作的自由
二、《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反映论与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讲评
一、创作自由与党性原则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

第三章: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
提要
一、无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艺术
二、党的艺术政策
三、艺术的形式问题
讲评
一、无产阶级政权与无产阶级文化
二、同路人作家问题
三、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理论

第四章: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
提要
一、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二、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三、发展民族文化是形成全人类共同文化的准备条件
讲评
一、在民族文化问题上应该反对的两种倾向
二、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实质
三、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与全人类文化的关系

第五章: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提要
一、学习写作的人必须具备文学史的知识
二、怎样创作出文学“典型”
三、拥护积极的浪漫主义
四、向人民学习语言
五、我为什么写流浪汉
讲评
一、关于文学创作的作用与源泉问题
(一)文学应该“美化人、赞美人”
(二)向人民学习语言
(三)文学创作应该具备文学史的知识
二、呼唤积极的浪漫主义
三、形象思维与典, 型问题
(一)文学典型的创作需要“想象、推测和虚构”等形象思维方法
(二)就过程而言,文学典型的创作是一个“抽取”-“综合”的过程
(三)文学典型创作过程中的“抽象”和“综合”都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的“抽象”和“综合”

第三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演变和发展

总论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萌芽
二、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索
(一)文艺阶级性的提倡
(二)文艺与政治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土化的萌芽
三、20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徘徊
四、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突破

第一章 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提要
一、阶级与阶级性
二、文学与阶级性
三、文学与宣传
讲评
一、文学的阶级性
二、文学与宣传

第二章 瞿秋白《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提要
一、文艺界的现状
二、普罗文艺的现实问题
讲评
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与实践
二、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主张
(一)文艺大众化的必要性
(二)“用什么话写”——夺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关键
(三)“写什么”——文艺大众化的内容
(四)怎样创作普罗大众文艺——创作方法问题
三、瞿秋白大众文艺理论的桥梁作用
(一)大众语言
(二)向群众学习
(三)普及与提高——普罗大众文艺的形式

第三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提要
一、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
二、文艺为什么人
三、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
讲评
一、《讲话》前的延安文艺界
二、《讲话》的核心问题——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关系
三、关于接受对象——农民
四、关于创作主体——知识分子
五、文艺批评的标准

第四章 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提要
一、文艺·现实·人民
二、革命现实主义·主, 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
三、人·感性的对象·感性的活动
讲评
一、《论现实主义的路》写作背景
二、主观战斗精神·人格力量·自我扩张
(一)“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准备
(二)“主观战斗精神”——创作实践的内在规律
(三)“自我扩张”——创作实践的源泉
(四)“人格的力量”——实践的立场
三、现实主义世界观
四、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想
(一)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与评价——二重人格
(二)对于“人民”的理解与评价——精神奴役的创伤
(三)普及与提高——人民的觉悟

第五章 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提要
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
二、要重视认识论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讲评
一、总评: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革故鼎新
二、认识论突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西学国学的整合
三、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风问题
四、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当下意义

第六章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提要
一、三十年文艺工作的总结
二、文化建设的高潮必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而出现
三、文艺工作的根本衡量标准和根本任务
四、尊重文艺特性,广泛吸收营养,实现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的统一
讲评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仍然要高扬使命感和主旋律
二、历史地具体地评价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
三、人民是文艺的根本源泉和核心指向
四、文艺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转向


第四编:可圈可点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界定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总体背景与历史沿革
三、对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几个问题的简要说明

第一章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提要
一、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阶级意识”
三、关于“物化”问题
四、历史唯物主义、组织问题与合法斗争
讲评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美学新思维
二、“总体性”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的重建
三、“物化”与艺术对“物化”的克服
四、“阶级意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人学思想

第二章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提要
一、写作追求的目标和运用的方法
二、机械复制带来的革命
三、现代艺术最强大的代言——电影的生产
讲评
一、艺术唯物主义生产理论建设的可能
(一)悬置价值评判
(二) 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考察艺术
二、艺术神话的“祛魅”
(一)祛除主体神话:人与机器的平衡
(二)技术的魔力
三、问题
(一)不同含义的复制混用
(二)现代艺术的“灵韵”
(三)读者与作者同一的可能

第三章 阿多诺《美学理论》
提要
一、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艺术的否定性
三、现代艺术与文化工业
讲评
一、传统艺术哲学导致艺术的危机
二、阿多诺对现代美学的构想
三、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及其实质
四、对阿多诺美学观的批判性分析
五、阿多诺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马尔库塞与《审美之维》
提要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了危机
二、艺术对于“元社会维度”的强调
三、审美形式、艺术自律在艺术中是重要的
四、艺术真实、和艺术对人的幸福的承诺
讲评
一、《审美之维》的写作背景
二、艺术的“异在”性问题
三、关于“艺术形式”问题
四、艺术与革命的关系
五、艺术形式、审美之维与人类未来

第五章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提要
一、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的内在形式系统,与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社会历史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艺术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将艺术形式与作品的政治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走向文学的辨证批评
讲评
一、文学的形式系统为何会成为詹姆逊关注的对象
二、詹姆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形式”问题的探索
三、对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学辨证批评理论的评价
(一)点与面的结合 
(二)“内”与“外”的连接
(三)历时与共时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