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文学院本科、24级硕士党团支部开展联学观影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1
来源:

3月2日,文学院本科、24级硕士一班、24级硕士二班党团支部开展联学活动,共同观看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聆听城市治理之声。

《您的声音》聚焦北京超大城市治理,展现了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的努力与成效。对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街道工作、接诉即办立法等内容的生动呈现,背后是对40余个相关单位的亲身走访,对市民群众、基层话务员、社区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的真实记录。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他们为生活而发声,为工作而努力,为城市变得更好而忙碌奔走。88分钟的时间,既展现了城市治理的“硬实力”,更传递了浓浓的“人情味”,既展现了“接诉即办”运转实践中的复杂性和辩证性,也让观众看到了政府对市民的关心与支持。

观影结束后,大家都被电影的温度与深度所打动,纷纷感慨基层工作的不易和接诉即办的成效。此次观影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和团员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城市治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持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接诉即办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市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城市治理的新篇章!

本科联合党支部李孟沂表示:“我们在这一声声呼叫中,努力去倾听,去回应”,这是《您的声音》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我仍能清晰地回忆接线员刘缓说这句话时坚定的眼神、温暖的脸庞,带着无限的热情与希望。《您的声音》展现了“接诉即办”制度下市民的声音与问题被接线员听见、被有关部门听见、并得到积极的回应与解决。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空话,它落实在接线员一声声耐心的问候中,落实在基层工作人员一次次回访、寻求问题解决的行动中,微小的努力汇集起来,真正做到了解人民之困、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与行动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实践,将青春融入社会与家国。

2024级硕士一班党支部张达表示:《您的声音》,彻底颠覆了我对接线员工作的想象。12345热线不仅是传递诉求的中转站,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接线员们用声音编织的安全网里,藏着独居老人颤抖的求救、务工者焦灼的咨询、市民深夜突发状况的慌乱。他们在声波褶皱处搭建起的服务意识,让"为人民服务"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象为倾听时的耐心、记录时的严谨、转达时的精准。我深刻体会到,当我们享受城市有序运转时,是无数恪尽职守的普通人在支撑着社会机器的齿轮。社会治理的宏大叙事里,每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声部。或许我们终将走向不同的人生坐标,但此刻银幕里的声音始终提醒着我们:在社会协作的经纬线上,每个坐标点都值得被郑重标注。

2024级硕士二班党支部胡文卓表示:《您的声音》以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为切口,用一条市民热线串联起政府与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体现了“温度”和“精度”合一的现代化基层治理。解决胡同停车、老楼装电梯等案例真实展现了基层党员与群众携手解决民生难题的实践历程,以“倾听诉求、解决问题”为导向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您的声音》不仅是一部记录城市治理变革的纪录片,更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影片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也为我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注脚。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在服务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提升思想觉悟与实践能力,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田斯雨

图|唐乐、萧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