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伟大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文学院2025级硕士一班团支部开展“时代新人看中国”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8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国庆期间,文学院2025级硕士一班团支部组织开展了“时代新人看中国”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聚焦红色基因、人文艺术与历史遗产三大维度,通过实地参观、沉浸学习与深度研讨,引导团员青年于历史传承中锚定精神坐标,在时代创新中明晰奋进方向,切实将“传承”的厚度转化为“创新”的动力。
从底色与亮色看中国
——红脉延绵承底色,薪火相传耀时代


实践首站,支部团员走进北大红楼与五四运动纪念碑,以“溯源红色根脉、践行当代使命”为目标,推动红色精神与当下青年担当深度对话。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关键场所,北大红楼不仅是“传承”的载体——见证了百年前青年学子追求真理、唤醒民族的壮阔历程,更蕴含“创新”的基因——这里诞生的白话文运动、思想启蒙实践,打破了传统思想桎梏,为中国社会变革注入全新活力。团员青年在斑驳砖墙与历史陈列前驻足沉思,从泛黄的《新青年》杂志中读取先驱者的创新勇气,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中汲取传承力量,立志将百年红色初心转化为当下的奋斗行动。
在五四运动纪念碑前,支部组织重温入团誓词。团员们纷纷表示,红色基因的“传承”要以创新的方式践行时代的使命——以青年视角讲好新时代红色文学故事、以专业所长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底色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亮眼的青春光彩。
从人文与科技看中国
——以文铸魂承经典,科技赋能创新意



实践第二站,支部团员走进中国美术馆,参观“贵在意”当代画展,深度感受“传统人文内核”与“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创新。展览中,苏轼真迹等传统艺术瑰宝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鲜活样本;而特邀展出的装置艺术、新媒体作品,则以创新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纸质灯艺作品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构传统工艺,让“非遗技艺”的实用属性转化为新的审美载体;4K视频《极夜花火》以动态影像讲好文化故事,让“传统意境”跨越时空与当代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文学院学子,团员们深刻认识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既需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更需要在文化和科技的有效融合中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化。未来将以文字为媒介,探索“传统文学与现代传播”的结合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从保护与发展看中国
——历史传承存本真,守正创新续华章


实践第三站,支部团员先后走进工美大厦非遗展与协和医学院旧址,聚焦“历史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见证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在工美大厦,刺绣、陶瓷、木雕、漆器等非遗技艺的展示,既是对“传统工艺本真”的坚守,更体现“创新设计赋能”的突破——非遗传承人将现代审美、实用需求融入传统技艺,推出兼具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的产品,让“老手艺”适配“新生活”,生动诠释了“活态传承”的核心要义。
在协和医学院旧址,团员们回顾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旧址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与人文记忆,同时改造升级以适配现代医学教学、研究功能,实现“历史底蕴”与“现代功能”的有机统一。大家深刻体会到,传承不是“守旧”,发展不是“弃根”,唯有扎根传统、面向未来,才能让历史遗产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践感悟
徐子彦
202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站在北大红楼古朴的砖墙下,历史的厚重感与创新的力量感扑面而来。这座见证五四风雷的建筑,让我真切触摸到新文化运动的脉搏——阅览室里仿佛还回响着先驱者为唤醒民智的辩论,泛黄的《新青年》不仅是文字载体,更是刺破黑暗的“创新火炬”。尤其震撼于白话文运动从这里席卷全国: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推动思想革新的创新实践,让新知通过朴素文字抵达亿万同胞。从五四运动纪念碑到中国美术馆,再到工美大厦的非遗工艺,这条路线是一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寻根之旅。作为未来的文化工作者,我们既要传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血脉,更要以贴近时代的表达,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中国故事,让青春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王雪菲
2025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怀着崇敬开启实践之旅,北大红楼在我心中刻下最深印记:五四风雷仿佛穿透百年,让我听见觉醒的呐喊、触摸信仰的温度、领悟青春的伟力——那群新青年以“创新勇气”打破思想桎梏,以“传承担当”扛起民族重任,激励我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中国美术馆,古代名作的意境与新时代文艺的创新风貌交相辉映;在工美大厦,非遗展品在传统技艺中注入现代设计,正是“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这条从“民族觉醒”到“文化自信”的轴线启示我们:新时代青年要以“传承”筑牢根基,以“创新”开拓未来,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史诗!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员青年在实地体验中深化了对“伟大时代”的认知,更让大家明确了“传承什么、如何创新”的方向。未来,文学院将继续指导基层团支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践行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