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才华的作家,不管他选择哪种形式……他总是着眼于他的时代,着眼于他的祖国最光辉、最优秀的人,并且着力描写为他们所喜欢、为他们所感动的事物。尤其是剧作家,倘若他着眼于平民,也必须是为了照亮和改善他们,而绝不可加深他们的偏见和鄙俗思想。
——莱辛《汉堡剧评》
对品达而言,未来从根本上是一种虚空,既无目标,也无世界末日——隐而不明。但是,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这个未来没有束缚,也没有既定的结局。品达的诗艺——还有不合时宜的诗人们的道路,他们因品达之名而形成了一个漫长的传统——让未来暗受侵蚀,不再有什么征兆能够预见未来。品达的诗艺便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空间:诗歌的空间、个人声音的空间、不是往日歌曲的空间。
中译本说明(娄林)
致谢
导论:幽暗地穿越一个传统
第一章 诗歌、生命和战争:品达和抵制的再现
第一节 不合时宜的引用
第二节 在战神的面具下
第三节 瞧这个语文学家
第二章 离题的技艺
第一节 编织歌曲
第二节 贺拉斯的蜂巢
第三节 革新凯歌
第三章 诗意的幽晦
第一节 古今之间
第二节 内外之音
第三节 诗意的幽晦
第四节 流浪者之歌
第五节 陌生的节奏
第六节 勘检残余
跋
品达(Pindar,约公元前518年-前438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共有17卷诗歌行世。只有四卷凯歌流传至今,对西方文学和思想传统影响深远。模仿凯歌(epinicia)的颂诗(ode)成为西方文学精神的一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