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才华的作家,不管他选择哪种形式……他总是着眼于他的时代,着眼于他的祖国最光辉、最优秀的人,并且着力描写为他们所喜欢、为他们所感动的事物。尤其是剧作家,倘若他着眼于平民,也必须是为了照亮和改善他们,而绝不可加深他们的偏见和鄙俗思想。
——莱辛《汉堡剧评》
本书通过分析名篇《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以及柏拉图对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
“超自然真实”绪言
论神话诗
《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
托名荷马的《德墨特尔颂诗》
赫西俄德的《神谱》
论自然哲人
论毕达哥拉斯定理
赫拉克利特的神
克莱安塞斯的《宙斯颂诗》
论肃剧
《普罗米修斯》
《阿伽门农》
《安提戈涅》
《厄勒克特拉》
论柏拉图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柏拉图的《会饮》释义
《蒂迈欧》:创世中的属神之爱
论中古文明
从一部史诗看一种文明的终结
奥克文明启示何在?
附录
诗歌
兄妹通信
致贝尔的信
西蒙娜薇依的重要性(米沃什)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薇依1909年2月3日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1931年到1934年,薇依先后在外省的几所中学任哲学教师。为对世上的苦难有切实的体验,1935年她到阿尔斯通、雷诺等工厂像真正的工人那样从事重体力劳动。从1940年到1943年,这是薇依著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几年。薇依对以往的劳动、战斗、政治参与、社会活动的经历进行理论总结。在马赛、纽约,最后到伦敦,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内容涉及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直至1943年8月24日因饥饿、重病死于伦敦郊区的修道院,年仅34岁。